佞的拼音

佞的拼音,第1张

佞的拼音如下:

佞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nìng。指有才智,旧时谦称;善辩,巧言谄媚。《左传·成公十三年》等均有相关记载。

基本信息

简部:亻,部外笔画:5,总笔画:7。

繁部:人。

英语:flatteryglib 。

郑码:NBZM;四角号码:21244;统一汉字 U+4F5E;

五笔86:WFVG 五笔98:WFVG 仓颉:OMMV Unicode:CJK 。

1. 有才智,旧时谦称:不~。

2. 善辩,巧言谄媚:~人(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幸(以谄媚而得宠幸)。~史(为讨好当权者而歪曲篡改事实的历史)。~臣。奸~。

详细解释

〈动〉

1.(形声。从女,信省。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 同本义 [be given to flattery]。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佞,巧谄高材也。——《说文》

佞,巧也。——《广雅》

佞,谄也。——《韩诗外传》

佞之见佞,果丧其田。——《国语·晋语》

为人佞巧。——《史记·周本纪》

以邪导人谓之佞。——《盐铁论·刺议》

焉用佞。——《论语·公冶长》

非佞折狱,惟良折狱。——《书·吕刑》

非佞誉诬谀之徒。——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又如:佞王(奸佞);佞巧(谄佞巧诈);佞感(谄佞,媚惑);佞道(谄佞邪恶之术);佞兑(谄谀取悦);佞禄(以谄谀取媚而获得利禄);

佞色(谄媚的表情);佞恶(谄媚邪恶);佞口(谗佞人之口;利口;巧嘴);佞舌(巧嘴;巧舌);佞言(逢迎讨好的话);佞给(巧言善辩);佞慧(善于阿谀奉承而又狡黠)。

读作:nìng

佞注音:ㄋ一ㄥˋ,简体部首:亻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7画,繁体部首:人部

五笔:WFVG,仓颉:OMMV,郑码:NBZM,四角:21244,结构:左右,电码:0156

区位:5690,统一码:4F5E,笔顺:ノ丨一一フノ一

释义:

1、有才智,旧时谦称:不佞。

2、善辩,巧言谄媚:佞人(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佞幸(以谄媚而得宠幸)。佞史(为讨好当权者而歪曲篡改事实的历史)。佞臣。奸佞。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嬖佞[bì nìng]

得宠的奸伪小人。

2、谄佞[chǎn nìng]

亦作“讇佞”。花言巧语,阿谀逢迎。亦指花言巧语阿谀逢迎的人。

3、诛佞[zhū nìng]

诛杀佞臣。

4、忠佞[zhōng nìng]

忠贞与奸佞。

5、佞人[nìng rén]

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

nìng

1.长于说辞,奉承讨好

应用:佞人,专佞,奸佞,佞臣,佞辩

2.谦辞,有才能的,聪明的

应用:佞不吐愚,不佞

详细释义

nìng

〈动〉

①(会意。从女,信省。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同本义

佞,巧谄高材也。——《说文》

佞,巧也。——《广雅》

佞,谄也。——《韩诗外传》

佞之见佞,果丧其田。——《国语·晋语》

为人佞巧。——《史记·周本纪》

以邪导人谓之佞。——《盐铁论·刺议》

焉用佞。——《论语·公冶长》

非佞折狱,惟良折狱。——《书·吕刑》

非佞誉诬谀之徒。——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又如:佞王(奸佞)佞巧(谄佞巧诈)佞感(谄佞,媚惑)佞道(谄佞邪恶之术)佞兑(谄谀取悦)佞禄(以谄谀取媚而获得利禄)佞色(谄媚的表情)佞恶(谄媚邪恶)佞口(谗佞人之口利口巧嘴)佞舌(巧嘴巧舌)佞言(逢迎讨好的话)佞给(巧言善辩)佞慧(善于阿谀奉承而又狡黠)

〈名〉

①巧言谄媚的人

全望陛下亲贤远佞,以调天和,以安黎庶。——《英烈传》

又如:奸佞

〈形〉

①有才智

寡人不佞。——《左传·成公十三年》

又如:不佞(没有才智,多用为谦词)

②伪善的

佞哀诈立,实非本怀。——《北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33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