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清教运动是怎样的?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清教运动是怎样的?,第1张

     清教作为欧洲改革运动中一支较为激进的教派,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英国。它的出现,受到欧洲宗教改革整个形势和加尔文教派思想的促进和影响,同时也是英国自身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激进与保守的斗争推动下进一步分化的产物。 清教先驱者的产生 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为摆脱罗马教廷对英国事务的干预以加强君主专制,在议会内市民等级和乡绅代表的支持下,以国王和议会名义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立法,迅速推进并基本完成了英国王室从上至下的宗教改革。改革的主要之点是使英国的教会最高管理权、教会法庭审理权及教会地产所有权统属英王所有,从而结束了罗马教廷在英国的长期统治。

      在废除罗马天主教统治的同时,亨利八世建立了以国王为最高首脑的英国国教会即安立甘教会,这是欧洲基督教世界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的唯一具有新教色彩的国家教派。这场改革的历史进步性是显而易见的:教权从属于王权,解决了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开创君主专制时代以来国家政治所面临的最紧迫和棘手的遗留问题,英国的君主专制至此得以在教俗两界全面建立并切实巩固起来。王权在当时代表着统一和秩序,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进步作用。而英国一旦摆脱了罗马教廷和欧洲天主教世界对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严重阻碍,也就形成了英国民族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

      英国能够在16世纪的大半时间内取得整个欧洲瞩目的社会繁荣,没有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奠定的基础是不可想象的。因而这场改革不仅是王权的胜利,也是英国民族的一个胜利。同样明显的是,改革也在客观上为新兴的市民等级和乡绅带来了某些好处。由于改革是在王权与市民等级和乡绅结成联盟的基础上发生和进行的,联结双方并在改革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是议会,这对市民等级和乡绅政治权力及影响的扩大,以及议会在英国政治制度中愈益占有的重要性之演变过程,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改革中王室没收并拍卖教会地产,则使市民等级和乡绅获得大片土地经营养羊业和毛织品贸易,从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但亨利八世改革的保守性亦是不容忽视的。这突出地表现在:新教不是王室宗教改革的主旨和目的,而只是改革的工具。在新建立的国教会内,天主教在一般欧洲国家的组织结构、主教制度以及天主教的教义和礼仪,几乎未经触动地保留下来了。为此,不少西方史学家将英国国教会称作是“没有教皇的天主教会”,或“亨利式的天主教会”。亨利八世为了达到与罗马教廷争夺教权以强化王权的目的,在改革初期曾借重新教派力量并对他们的活动持宽容态度。一俟基本目的达到后,亨利即对新教派表现出明显的遏制甚至镇压的态度。从1539年亨利颁布《取缔异端的六条法令》对主张过激改革者施以重罚,到亨利晚期严厉镇压新教派人士,王权与新教派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和对立。

英国清教是位于英国的十字教分支,英国的国教(原型也是现实中的英国国教),英国三大派系中的“清教派”。内部派系林立,势力复杂,与学园都市结盟。表面上最高领导者是英国女王,但实际上的领导者是最大主教萝拉·斯图亚特。总部设在伦敦的圣乔治大教堂(圣ジョージ大圣堂)。其核心是英国清教下属“第零圣堂区”的必要之恶教会(日文:必要悪の教会),另外还收编了远东十字教派的天草式十字凄教(日文:天草式十字凄教)和原罗马正教的雅尼丝部队(日文:アニェーゼ部队)。

另外,魔法势力较发达的国家英国,由皇室派、骑士派、清教派三大势力共同掌握著,英国不等于清教,清教只是英国政治体系的一部分,英国的政局被分成三派系、四文化。国家的命令系统掌握在三股互相制衡的势力手中。由英国女皇及其掌握的议会所组成的「皇室派」、由骑士团长及其骑士所组成的「骑士派」、由最高主教及其信徒所组成的「清教派」

这三势力之间的关系如下:

「皇室派」以皇室命令来控制「骑士派」

「骑士派」以国政道具来利用「清教派」

「清教派」以教会建言来操纵「皇室派」

三股力量所形成的铁三角,创造出一种极限的美感。只要其中有一方在政策上一意孤行,另外两方就会透过各种迂回手段创造出强大的牵制,阻挠其政策执行。所以,英国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十字教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30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