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主义的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态度

马赫主义的列宁对马赫主义的批判态度,第1张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对马赫主义哲学的批判系统阐述如下:

第一,批判马赫主义的哲学前提,提出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和哲学的原则;

第二,批判马赫主义的不可知论,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

第三,批判马赫主义主观真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论;

第四,批判马赫主义实践观,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第五,对物理学革命成果进行哲学总结,提出物质的哲学定义。

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奥地利-捷克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马赫的学术生涯是从物理学开始,经过科学史,然后到达哲学。

马赫数,流体力学中表征流体可压缩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无量纲参数,记为Ma,定义为流场中某点的速度v同该点的当地声速c之比,即Ma=v/c。

马赫原理,系统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为相对论的创立提供了思想准备。

马赫带(Mach band effect)是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现象。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视觉系统会在不同强度区域的边界处出现“下冲”或“上冲”现象。

马赫主义又称经验批判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指出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作业假说,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

属于。经验批判主义主张“批判”或“清洗”掉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经验“纯粹”化。“纯粹经验”构成世界的一切,它既不是心理的也不是物理的,而是“中立”的东西。

马赫提出要素说,认为构成世界的是要素,要素即感觉,客观事物是“感觉的复合”。阿芬那留斯提出“原则同格论”,认为客体不能离开主体而存在。他们还提出“思维经济原则”,认为这是“认识论的基础”。

经验批判主义的理论,曾为许多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承袭,并被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利用来反对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它只不过是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与休谟的不可知论的翻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28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