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大多性格豪爽,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东北人大多性格豪爽,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第1张

提起东北人,大家都会想到乡村爱情故事和东北二人转等等。赵本山老师在春晚上的精彩小品也让很多人都认识了东北人这一地域群体。现在一提起东北人,人们就会想到可爱的东北话和东北人豪爽直率的性格。在生活中我也有很多东北人朋友,他们的性格也确实就是这样,有什么说什么,很少拐弯抹角,不会斤斤计较,所以东北人在外面是容易交到朋友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性格怎么豪爽的呢?其实,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东北人的主要性格是在“闯关东”的时候形成的。闯关东是一段在清朝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在19世纪,当时的黄河流域连年出现灾害,百姓民不聊生,没有饭吃,因此就想着迁徙前往满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但是清政府下令严禁关内人往东北迁徙,要是抓到必定会严惩。但是这样的禁令并没有阻止闯关东人的脚步,他们最终还是成功迁徙到了东北。对当时闯关东的那些人来说,这件事是非常危险的,在路上不是会被清政府的人拦截就是有可能饿死。但是不闯就是百分之百的死,闯成功的话就有活命的可能,因此当时的那些人开始抱团取暖,互相帮助,突破了层层的关卡,终于成功到达东北。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人都把一同前行的人当做自己的亲人,这也早就了东北人乐于助人的性格,而且对待同乡他们会比亲人还亲。现在的东北人那么直爽、幽默大方,其实都是当时苦出来的,当时大家过的都是苦日子,只能苦中作乐,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所以东北人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时候就不会斤斤计较,养成了豪爽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慢慢就演变成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这个主要跟生活习惯和气候地理有关系,说跟生存环境有关系也是正确的。

地广人稀,帮助别人就是帮自己

东北过去人称“北大荒”,其实是一个人口稀少,尤其是在古代更是如此,那时候东北地区少有人烟,是黑土地和沼泽地、河流与湿地相间,就像过去说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如果能够遇到一个人,都感觉到非常亲切,没有了生存空间的压力和竞争,多一个人反倒是多一份力量,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养成的对陌生人都非常热情的习惯,这里面有着适应自然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大家都有这种在外需要帮助的时候,那时候的交通和信息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外出一次需要非常久的时间,所以沿途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这句话在东北最为明显,过去东北盖平房,都会有一个屋檐,一个是防水的功能,另一个就是给外来人避雨使用,所以需要避雨的人,只能到被人的屋檐下,根据别人的屋檐高低,来选择自己是否需要低头,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如果遇到好客的人家,会被让到家里取暖,吃喝、甚至留宿,这是东北人的特点,其实每个人在外都希望受到帮助,所以就养成了帮助别人的习惯,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自己不希望吃到闭门羹,那么最好不要给别人闭门羹,就是这个意思。

生存空间广阔,互助改善生活

过去东北属于不发达地区,生存空间广阔,不像南方的某些地方,他们基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也不愿意别人占用自己非常小的生存空间,这一点从人均耕地上还是能够看出来,南方农民人均耕地都是按几分地来计算,而北方都是按多少亩来算,不要小看这一单位的变化,有时候北方农田的误差都能赶上南方人均土地的面积,所以这是地理位置导致的,由于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彼此间竞争压力就小,所以自然就和善了,而团结起来、互相帮助还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气候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尤其是到了三九天,如果没有人的帮助,在外面留宿是会冻死人的,所以这也是人道主义的一种体现,如果是海南岛,睡在户外也没有问题,渴不着饿不着,只要会爬树都能有饭吃,而在东北的冬季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避风的地方才行,所以过去东北经常出现,住别人的北炕和东西屋的习惯。

这一情况在草原上更加明显,他们由于经常外出放牧,留宿在外的情况更加多,所以他们对外来人也是同样接待,总体来说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一习惯养成了,慢慢就变成了当地的生活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10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