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包括哪五部分

海底地形包括哪五部分,第1张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岭

1、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过度地带,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可以说是被海水覆盖的陆地,一般大陆架的水深不超过200米,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是大陆架海区。

2、从大陆架向大洋方向前进,在大陆架的边缘通常会出现一个坡度很陡,深度越来越深的陡坡,称为大陆坡。大陆坡可以理解为是大陆和大洋的连接部分,大陆坡的深度从200米一直加深到2000米。

3、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可以理解为海底的沟槽,其形态通常是狭长的,而且两壁陡峭,海沟的深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达到了11034米。海沟是板块运动而形成的,通常是由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碰撞而形成,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4、洋盆是大洋海底的主体部分,是海底相对平坦的区域,面积巨大,属于典型的大洋地壳,其深度通常在3000至6000米,人们通常把洋盆称为深海平原。

5、海岭就是指海底的山脉,海岭两侧是平坦的洋盆,通常海岭的高度可达3000至4000米,长度多在上千公里以上。海岭的形成是板块张裂的结果,多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由于海底板块的张裂,使得下方岩浆上升,形成海底系列火山,最终形成海岭。

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海槽和海渊。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前海滩、后海滩、外海滩和可能存在的岸崖。外海滩为经常被海水淹没的滩涂;前海滩是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海面的地带,即潮间带;后海滩是只有在发生风暴时才被波浪淹没的地区;岸崖是海滨的陡崖,经常受到海水的作用。海岸带由于经常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的作用,所以它是海洋的高能作用带,亦即海岸轮廓的改变、海底地形的变化和海底沉积物运移最为迅速的地带。

大洋底的地形比较复杂,深海平原、海岭和海沟是大洋底地貌的主要组成部分。深海平原一般深4000~6000米,有时达6500~6900米的深度,它的底部是地球上最平坦的地方,深海平原通常被海岭或高地公开。海岭是大洋底的长形隆起,宽1000~3000公里,高出洋底2000~4000米,平均水深2000米,两侧较陡,地形崎岖,有时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冰岛就是大西洋海岭露出海面部分。海岭的中轴线位置上存在相对凹下1000米左右、宽30~50公里的裂谷。大西洋底中部长约15000公里的海岭由一系列平行的岭脊组成,是巨大的裂谷带。全球海岭总长度6万公里,是大洋增生地带。海沟两壁坡度较陡,位于大陆坡和深海平原之间,深度一般超过6000米,全球超过10000米深度的海沟有马里亚纳海沟、汤加海沟、千岛-堪察加海沟,菲律宾海沟和克马德克海沟。海槽是洋底长形的比较宽阔的洼地,一般较浅,鉴于它形似船舶,又叫舟状盆地,印度洋的帝汶海槽深3276米,太平洋的巴厘海槽深4251米,我国东海大陆架外缘的冲绳海槽深2710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00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