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地球的内核、外核?

什么叫地球的内核、外核?,第1张

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内部如同其他类地行星一样,可根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流变学)性质分为若干层。然而,地球的内核、外核具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其他类地行星所没有的特征。地球外层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地壳,下面又有一层黏稠固体组成的地幔。地幔和地壳之间的分界是莫霍不连续面。地壳的厚度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从海底的6千米到陆地的30至50千米不等。地壳以及地幔较冷、较坚硬的上层合称为岩石圈,板块也是在这个区域形成的。岩石圈以下是黏度较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就在软流圈上方滑动。地幔晶体结构的重大变化出现于地表以下410至660千米之间的位置,是分隔上地幔及下地幔的过渡区。在地幔以下,是分隔地幔和地核的核幔边界(古登堡不连续面),再往下是黏度非常低的液态外地核,最里面是固态的内地核。内地核旋转的角速度可能较地球其他部分要快一些,每年约领先0.1–0.5°。内地核半径1220千米,约为地球半径的1/5。

地球构造图

地球内核可能是由粘滞性极高的非晶体物质,物质在熔解和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不断变化,没有明显的熔点和凝固点,这类固态物质叫做非晶体。地球内核是地核的一部分。地核为距地表约2900公里以下的地球中心部分,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判断,地核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我经常向外看这个频道进入星际空间去找奇怪又有趣的科学发展我说到。但我们自己的世界,在许多方面,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谜。地球科学之谜能被找到各个地方从冰盖到海洋。其中,有一个地方我们尤其缺乏了解,就是那地狱般的内核,似乎就在上周大谜团最终已经被解决。

此外在一分钟之内。地球的内核是一个760英里宽的实心球,通过外界的巨大压力保持固体, 而且很热,达到5700开尔文度也毫不奇怪,通常由小行星核与铁陨石以相同的方式组成一个铁镍合金。

我们大约在一段时间内已经了解了,固态内核是从分离液态熔融外核被推导出来的,在1936年通过丹麦地震学家英格·莱曼在研究地震仪的期间地震起源于地球的另一边。另一个有趣的方面是内核正在扩大。

由于地球变凉,内核大约每年凝固半毫米的熔融外核。它似乎比其他行星旋转的更快,因为它基本上漂浮在液态中。内核的增长性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液态外核产生对流。

那是起源在地球的磁场,没有磁场,在地球上将不能生存,所以一个对流核是任何类地行星逐步发展复杂生活能力的关键。

但是这内核是比地球的年龄还年轻,地球内核的形成时间远晚于地球形成的时间,甚至可能比地球上生命开始进化的时期还晚,这表明地球磁场的产生方式发生了变化。

它只不过开始凝固5到15亿年前之间,也可能不是一个单一固体,虽然这还不能确切地知道,但可以由两个层次代替组成,最里层可能会旋转在它的侧面上。不清楚正是什么引起的,但是无论它是什么,它一定是重大的和有可能在这里与另一回事存在一个奇怪的相互关系。

(地球磁场 上:北极磁与地理北极 下:南极磁与地理南极)

人们学习古地磁场利用古老的岩石保存证据,认为地球的磁场转换轴大约在50亿年前。反过来可能和号称“寒武纪爆发”的出现有关,大约一段时间当大量加速经历进化的时候,我们肯定不知道,但改变地球的磁场可能已经允许为越来越多地进化复杂的生活在地球上负责。

除了现在解决奥秘之外,我们总能够推断地球的核心是将近95%的铁和镍。尽管如此内核的密度一定是由计算器直观5%的轻元素组成。它总是被认为那是硫、氧或硅。

但是一个日本的博士大谷荣治带领团队似乎解决了奥秘,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运用高温和在内核里存在的气压,他们匹配各种各样混合的材料直到他们找到一个相似的地震数据。

正如结果所表明,似乎大部分是硅,这里重要的是什么呢?它没有氧气。假设它曾经有,它将意味着在早期地球的表面是贫氧,但它是富氧也不一定,仍然存在有许多未知,但他们应该有深层的意蕴,在我们的模型地球上生命是怎样出现的。

相关知识

地核 (英语:core),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公里,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温度非常高,约有4000~6000℃。

它可再分为内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传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人类无法直接观测地核,而从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铁陨石来推测、以及地球物理化学性质的推算,地核也是由铁和镍组成。地球磁场的自激发电机理论,也需要一个液态金属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于内核,则极有可能是固态铁。

作者:

FY: 平行宇宙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95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