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婉容的生平简介

末代皇后婉容的生平简介,第1张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属于满洲正白旗,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皇后,也是清朝与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后。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末代皇后婉容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婉容的生平简介

婉容皇后原名为郭布罗·婉容,其字慕鸿,号植莲。出生于清光绪年间。辛亥革命覆灭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封建统治。爱新觉罗·溥仪被认为是清朝的最后一代皇帝,而婉容皇后也被称为是末代皇后。

但婉容与 历史 上的皇后大有不同,婉容嫁的是一个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时只有八岁,婉容拥有皇后的名义,但却没有皇后之实。之所以被称为末代皇后只是为了遵循历史。辛亥革命后宣布了优待皇室的条款,其中一条就包括溥仪逊帝之后被限于紫禁城内保持皇帝的称号,婉容也顺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

在电视剧《末代皇后》中,婉容被塑造出了一个专横跋扈,爱争风吃醋的女人形象,但电视剧对婉容皇后的性格诠释并不十分准确。婉容皇后出生在世袭贵族,其相貌娇美、谈吐不凡,她身上即有东方 文化 的内敛又富有 西方文化 的开放。但是她的人生却洒满了悲剧。1931年溥仪经日本鬼子的诱骗成为其傀儡,婉容皇后也陷入了人生的黑暗阶段,在被控制阶段她受到了日本鬼子的残忍折磨,逃脱无法,婉容在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毁灭。

在婉容人生中的最黑暗阶段,溥义的心并不是在婉容身上的,他还爱着文绣。婉容性格是坚韧骄傲的,文绣的才貌都逊色于她。此时婉容在爱情的信仰中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或许婉容在溥义看来只是封建婚姻的替代品。历经种种,婉容在一系列变故中逐步失去了自我,依靠鸦片来放纵自己,却无法逃脱人生自由的禁锢牢笼和精神上的仇恨束缚。婉容皇后也最终书写了一个不美满的人生结局。

婉容为何要与侍卫私通

1922年,清朝虽然覆灭,但由于民国政府的优待条件,婉容还是当上了名义上的皇后,但两年后,随着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婉容也同他离去,后在天津居住,也就是在那时,婉容性情大改,开始吸食鸦片,改变在宫中的装束。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时髦的摩登女郎,而且挥霍金钱,与当年的温婉贤淑大相径庭。

1931年底,她被诱骗到满洲,在途中被她的亲哥哥以某些利益出卖给了一个日本军官,被日本军官所辱,这也是婉容私通的原因,到了满洲,她的生活处处受到了日本人的监视,有时还会遇到日本人的侮辱,让她感受不到一丝幸福,于是,她便想逃离这里,但总是事与愿违,最后彻底的绝望。渐渐的,她愈加吸食鸦片,整日昏昏沉沉,性情大变。

因为溥仪的生理 疾病 ,和自身的生理需求,同是也忍受不了这样的乏味生活,婉容很快的同溥仪的两个侍卫通奸。知道1935年底,她怀了侍卫的孩子。即将临盆之时,溥仪才知道婉容私通的事情,便把生出的孩子扔进了锅炉,把婉容打进冷宫。

这时,婉容彻底绝望,整日疯疯癫癫,只有一个太监和两个侍女来服侍。1946年6月10日,婉容孤零零的死在了吉林的监狱中,尸骨已无处可寻。

婉容的死因

婉容被称之为末代皇后,随着近年来晚清电视剧的发展,人们对婉容皇后的关注得到了一个提高,关于婉容怎么死的也成了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么,婉容怎么死的呢?

1924年底,溥仪被逼宫,皇帝的尊号成为了一个永远逝去的历史。溥义为恢复清王朝的帝业之梦,选择成为伪满洲执政府的傀儡皇帝。此后,溥义开始对婉容置若罔闻。在此期间婉容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日本人的严格控制,使婉容没有丝毫的自由。在被监控的过程中婉容的身体和精神趋于崩溃。

在人身自由和精神自由被束缚的状态中,婉容开始放纵自己,她开始变得狂躁易怒,染上了毒瘾。而因为溥义的阳痿,婉容最后为了放纵与溥仪身边的侍卫有染,目的就是为了激怒溥义得到溥义的关注。最后,她走向了一个极端,开始长达10年的冷宫生活。

冷宫的日子使她从一个恬静娇美的女子变成了一个行色槁木的疯子。1945年,中国解放军取得了 抗日战争 的胜利,日本投降,所谓的皇亲国戚包括溥仪便开始了逃窜。但由于长期吸毒和精神的崩溃,婉容的生命已经时日无多。

而关于婉容怎么死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明确了。那就是婉容在解放军押送过程中,死于延吉北大狱。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奇差,加之毒瘾,婉容的生活已经到了不能自理的地步,为维持其生命每日还需要适量的鸦片,在长春的亲人不愿将其带回家,最终客死在延吉。

猜你喜欢:

1. 溥仪妃嫔谭玉龄的生平简介

2. 末代皇后婉容生平简介

3. 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后是谁

4. 历史上赵飞燕真实的一生

5. 末代皇帝溥仪的资料

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婉容:

被选入宫

婉到了家门口,老公公大声喊:"老婆子,呜来了!"听到老公公的喊声,老婆婆急忙从屋子里跑出来:"老头子,斗笠全卖光了?"老公公摇摇头,把发生的事详细地告诉了老婆婆。老婆婆没有因为老公公把斗笠给了菩萨而发脾气,她对老公公说:"这是个没有年夜饭的新年,但我们还是要高高兴兴地迎接它!"于是,他们开心地唱起了新年歌。容全名郭布罗.婉容,正白旗,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其生母是皇族爱新觉罗氏,被称为四格格。不过在婉容2岁的时候,四格格就病逝了。此后婉容一直被养母爱新觉罗.恒馨抚养。恒馨是军机大臣毓朗贝勒的二女儿,为人爽朗大方,聪明能干,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婉容很好,如同亲生女儿一般。

婉容的父亲是内务府大臣郭布罗.荣源,是晚清少有的开明人士之一。他让婉容和男孩子一样学习,不仅学习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还学习西方文化,包括英文在内。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婉容自然会成长为一个集中国传统美德与西方修养为一身的进步人士。

不过可惜的是,婉容生错了时代,她的皇族身份,并没能为她带来荣耀和幸福,反而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耻辱。婉容的苦难是从她被选入后宫开始的。

1921年,紫禁城里传出已退位但仍保留帝号的溥仪要选皇后的消息,于是一大堆贵族女儿的照片和资料被摆在了溥仪的面前。溥仪随手在某张照片上画了个圈,代表他选定了皇后。这张照片里的女子正是婉容。除了婉容之外,还有另一名女子被选入后宫,她叫文绣。

当时的紫禁城已经不是人人艳羡的富贵宝地,而是一个精神牢狱。住在里面的皇帝、皇太后,没有一个人有完全的自由。他们都挣扎在封建王权与民族革命的夹缝里,试图寻找一条可以活下来的路。这个时候入宫,就等于选择了桎梏与折磨,也选择了今非昔比的皇族生活。

1922年,16岁的溥仪大婚,娶同为16岁的婉容为皇后,封未满13周岁的文绣为淑妃。

不过幸运的是,溥仪允许婉容在紫禁城接触西洋文化,并答应婉容让她的几位旧相识来宫里跟她做伴。所卡鲁洛非常高兴而又荣耀他说。谓的旧相识,就是婉容在天津教会学校念书的同学和朋友,都是外国人。这些朋友在宫里负责为婉容授课,教她英文、世界历史、艺术和外国民俗。

对于婉容来说,能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朝夕相处,是对空虚内心的最好慰藉。而溥仪体现出的宽容和友好,也让婉容感到欣慰。婉容喜欢用英文书写,经常给溥仪写英文信,而溥仪也给她取了一个英文名字叫伊丽莎白,以表示对她的尊敬。

当然,婉容在热爱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忘了中国传统文化。她平时除了练习英文,就是练习写字和画画,还阅读了大量诗词文集。同时,她也写了一些诗词,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那首《桃花歌》:

桃花宫,桃花院,桃花院内桃花殿。桃花殿,桃花帘,桃花帘内桃花仙。桃花面,桃花面上桃花癣,桃花玉蔓桃花衫。桃花口,气如兰,桃花齿,似叶烟,桃花唇、似血盆,桃花媚舞桃花殿。

这首词内容犀利,充满了讽刺和嫉妒,正是写给当时的淑妃文绣。文绣是末代皇族里的又一个悲情人物,从嫁给溥仪之后,就受到了婉容的排挤。再加上本"妹妹,我也是第次尝到这样好吃的果子,待会儿下去的时候我们多采摘些,给母亲和族人们尝尝。"伏羲说话的时候总是把眼光投向高高的天穹,"妹妹,要是我们真的能通过这棵树爬到天上去,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妈妈说的那个青脸雷公?"身性格内敛,不喜言语,因此没有得到溥仪的宠爱。长久以来,她都一个人生活在长春宫,日日与书为伴,不闻窗外之事,基本上是被打入了冷宫。

作为逊帝的皇后,婉容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有着清醒的认识,她本性善良,从国家蒙难之时她的举动就可看出。比如1923年12月,婉容捐出600块大洋给当时的慈善机构。

1931年,婉容又捐出一串价值不菲的珍珠,用来赈济当时的水灾。那串珍珠172颗以2500元大洋的价格卖出。婉容此次行为备受社会赞誉,报纸更是大篇幅报道,说"溥夫人复捐珠串为灾民续命,仁心义举......社会上云阔太太不乏富逾溥夫人者,益闻风兴起"。这个县的县官很精明聪慧,思忖片刻后,不动声色地叫店老接下来还有更奇的事情。李贵自从富裕后,开始为自己从前,西路村有个小伙子,父母双亡,孤身人过活,每日里打柴为生,人们都叫他柴哥。的终身大事着想,他千挑万选地相中了位既聪明又漂亮姑娘,李贵很高兴媒婆帮他说妥了此姑娘,可是在下了聘礼以后,姑娘就做噩梦,梦中出现个披头散发的女人,要姑娘不要嫁到李家,让李家断了香火。而且每次姑娘从梦中醒来,都会瑟瑟发抖,嘴里尖叫声不断。姑娘家觉得蹊跷,以前没有做过这样的噩梦,为什么在订了婚之后就做恶梦呢?于是就以此为理由退了婚。奇怪的是,退了婚的姑娘再没有做那样的恶梦。板伸出手来,用笔在他手心写了个"赢"字,并说:"你到台阶下去晒太阳,如果晒很长时间字还在的话,你就打赢了官司。"

婉容捐出珍珠的时候,已经离开紫禁城三年有余。1928年的时候,发生了冯玉祥逼宫事件,溥仪和所有人都被从紫禁城中赶了出来,暂时住在了天津。

在天津,为了获得专宠,婉容排挤已经被溥仪冷淡以对的文绣。他们在天津住了7年,文绣渐渐与溥仪成了陌路人。以前溥仪对文绣只是冷淡,后来竟发展到打骂。婉容与溥仪外出吃饭,逛百货公司,从来没有文绣的份,她只能孤灯独坐,与书为伴。终于,文绣向溥仪提出了离婚,这是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文绣答允永不再嫁。婉容以为从此她可以独得溥仪的爱,没料到溥仪从此也开始冷落她。

东北生活

193牛老听这么说

倒不好意思起来

忙也还施礼说:"客官千万莫怪

开客店的

谁不盼住店的多呢?我这也是万般无奈呀!如果你们不怕降尊屈就

我这店内后院还有盘通铺大炕

可睡十来个人。刚才已经悄悄安排进去个黄河滩逃荒的难民

你们不嫌被子脏呼噜声响

就跟他们凑合着挤晚吧!"1年11月,日本人找到了溥仪,让"京城逍遥楼!"伍天佐说罢,撇下徐氏,率众扬长而去。他到东北当伪满洲国的皇帝,声称在那里他可以行使皇帝的一切权力。溥仪相信了,他只身从天津到了东北。两个月后,婉容以及溥仪的两个妹妹和弟弟溥杰一同被请到了东北,继续维持皇族生活。

然而,东北的生活根本不是婉容当初想象的那样。此时的溥仪已经完全沦为日本人的傀儡,失去了基本的自由。婉容到了东北以后,虽然名义上是皇后,却处处受到管辖和奚落,甚至连溥仪也对她不屑一顾。在这里,就连一个小小的日本侍女都可以给她脸色看。别说荣华富贵、养尊处优,就连起码的饮食都无法得到满足。

更为重要的时候,日本人像看管犯人一样看管着婉容,她想走出大门都不可以。

面对这样的生活,婉容几乎被折磨疯了。她试图逃跑,逃出这个人间地狱。这时恰逢 *** 外交部长顾维钧到东北公干,婉容便抓住这个机会,派人去向顾维钧求救。当时顾维钧只是以中国顾问的身份在东北公干,并没有能力提供帮助,因此只能拒绝。

不过这并没有让婉容放弃逃跑的念头,她一直都在努力离开。1933年夏天,她请求伪满洲国立法院长赵欣伯的妻子帮助她和溥仪逃往日本,但最终也没能成功。

在两次逃跑都无果而终的情况下,婉容终于崩溃了。她放弃了,她不再作挣扎,她打算破罐子破摔,就这样糜烂下去。

关于这个时期的婉容,她的贴身太监孙耀庭曾回忆:"起先皇后的脾气挺好,皇上常到她屋里来,可是很少在她屋里宿夜,只是说会儿话,玩玩就走。后来,皇上来的次数少了,她的脾气也变得不太好,有时候在屋里绣着花就停下来,面壁而坐,半天不吭一声每当这时,我们就得格外小心侍候。"

后来,婉容开始疯狂抽食鸦片,在迷幻和朦胧中度日。伪皇宫里有一间专门属于她的吸烟间,大多时间她都在里面度过。

没过多久,一个原本对世界充满好奇,也曾对未来有过期许的婉容开始变得憔悴不堪了。她越来越瘦,也越来越不讲究吃穿,好似一个疯婆子一样躲在吸烟间里。不知道她那时感觉究竟是愤懑,还是痛快。

曾经的美好

婉容这样颓废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不过婉容最后的去向在哪里,什么时候去世,去世的原因,都很难得到考证。纵观她这一生,都充满了悲 *** 彩。然而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里,婉容也曾有过美好的人生。

在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一书里,曾提到过一段婉容教他吃西餐的事情,就十分有情趣。

"结婚后,有一天我对我那一妻一妾--婉容和文绣提议道:“我们今天吃洋饭好不好?”当然她们都是极端赞成的了。于是就如法炮制,和上次一样,把多得惊人的西餐端来摆满一大桌子。

正要举箸(因为我尚不惯于使用刀叉)来吃时,婉容见状似乎是吃了一惊,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这样吃法太老赶了,应当每人一份地分盛在盘子里吃!”于是就由分盛汤菜起一直到怎样使用刀叉等,都作了技术上极其生动的说明,并做出了极富自信的实际示范动作。我固然觉得被这种技术问题束缚得很别扭,但从那次起就逐次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而学会了吃西餐的全套本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个童子守日晷,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领。"

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当时紫禁城的生活也不乏值得回忆的事情。而且在那段时间里,婉容和溥仪之间的感情也十分融洽,甚至可以说两人都把对方当做了最信任的人,特别是溥仪。

1923年,太监偷盗宫中财物已经蔚然成风。为了遏制这种风气,溥仪下令清查国库,清点所有珍宝。犯事的太监们担心东窗事发,在建福宫花园放了把火,将诸多珍宝都化为灰烬。太监们的举动让溥仪感到害怕,他不知道太监们为了自保还会做出什么事情。

偏巧在那个时候,太监伤人事件频频发生,这就更让溥仪寝食难安。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溥仪打算挑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来为自己守夜。他第一个就想到了婉容。于是,在那段时间里,婉容几乎是夜夜陪伴溥仪,两人的感情也在那时得到了升华。

这些点点滴滴对后来的婉容而言,都成了痛苦的负担。越是美好的记忆,就越让她难过。这样看来,沉迷在鸦片带来的疯狂世界里,对婉容来讲,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可以暂时忘记痛苦后来鲁肃要到陆口,路过吕蒙的辖区时,鲁肃觉得吕蒙是个大老粗,不想去见他。有人塞说:"吕将军已经今非昔比了,应该去看看他。"于是鲁肃来见吕蒙。大家喝酒喝得高兴时,吕蒙问鲁肃:"现在将军重任在身,要与关羽为邻了,要怎么防备他呢?"鲁肃说:"还没想过唐王病重,鄂国公尉迟恭与护国公秦叔宝入宫探视,得知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将军劝慰唐王,秦叔宝道:"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甚么鬼祟。"唐王准奏,人谢恩而出。,到时候再说吧。"吕蒙说:"现在吴蜀虽然结成了联盟,但关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准备呢?"于是给鲁肃筹划了告别龙弟大秦就急忙赶路,走着走着,肚里饿了,他就说:"葫芦好宝,给我盘菜壶酒碗热干面。"话刚说完,他面前果然出现了盘菜壶酒碗热干面,吃饱喝足后他又赶路。条计策。。

读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欢迎收藏见自已威信已经掉光,十年时间已经去了两年。第年,金龙咬牙,脱下了道袍,换上了农装,选了个无人居住的山脚下,挖了口大池塘。立春之后,在村民们诧异的目光中,金道长每天亲自去湖里捉鱼苗、割草料养起了鱼。到了晚上的时候,金龙便在池塘底恢复真龙之身亲自镇守,他倒要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在人间捣乱!并订阅

皇后

婉容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后,当时清朝末年最后一位皇帝是傅仪皇帝,傅仪皇帝在位期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贡献,反而在当时因为充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在辛亥革命战争后被囚禁了起来。作为傅仪的妻子婉容其实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据说,当时年仅17岁的婉容已经是楚楚动人,而且,多才多艺,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关于当时婉容的入宫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到底婉容是怎么入宫的?一起来看看吧!

婉容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从1922年12月入宫,到1924年11月和末代皇帝溥仪一起被冯玉祥驱逐出宫,在紫禁城总共生活了两年时间。婉容是怎样被迎娶入宫的?她在宫中的生活又是哪般情形?透过原始的清宫档案,我们可以有个大致的了解。

婉容入宫没走大清门

溥仪结婚是在1922年12月1日,他和婉容这一年都是17岁。清朝皇帝结婚称为大婚礼。这时的清王朝虽然已被推翻11年,但按照皇室优待条件,溥仪仍然保持着皇帝的尊称,并继续住在紫禁城,所以对内对外仍然称为大婚礼。这次迎入紫禁城的,除了皇后婉容,另有淑妃文绣。

婉容能被挑选当上皇后,真是费尽了周折。当初,要为溥仪选皇后的消息传开后,提亲的人便接踵而来。但按清朝定制,皇后都从满蒙王公大臣家的女儿中挑选。所以,像徐世昌、张作霖提亲推荐的,都被婉言谢绝了。据说,当时负责汇总提亲情况的溥仪叔父载涛的桌子上,女孩的照片都可以装订成册了。在这让人眼花缭乱的女子堆里,经过反复筛选,有4人入围成为候选人。再经仔细挑选,最后剩下婉容和文绣。

皇后只有一个,是选婉容,还是文绣,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特别是那些太妃们,都想让小皇帝选自己看中的姑娘,以巩固各自在宫中的势力。这样争来争去,各不相让,最后只好让溥仪来“圣裁”。他看过婉容和文绣的照片后,最终选中婉容作皇后,文绣则封为淑妃。民间传说是婉容的父亲荣源花了20万两黄金,为女儿买下了皇后这顶凤冠,这只是传闻,已很难证实了。

迎娶婉容作皇后的礼节仪式,全都按照清朝的旧例来办,分为纳彩礼、大征礼、册立礼、大婚礼四个步骤。具有订婚意义的纳彩礼,是在1922年10月21日这天,溥仪派正副使臣带着近千人的仪仗队伍和100多抬轿的礼品,到北京地安门外帽儿胡同婉容的家,向其父荣源送上彩礼。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先后举行了大征礼和册立礼,大征礼是告诉女方家里确切的成婚日期,册立礼则是正式给予皇后名分。说起来,婉容的婚礼也还是有些遗憾的。按清朝惯例,奉迎皇后入宫,不论皇后的家住在京城哪个方位,迎亲队伍都要经过大清门,再从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进宫。大清门在平时除皇太后、皇帝可随时出入外,任何臣工都不能擅自行走,皇后也只有在大婚之日才能享用一次。而婉容却没有享受到这份荣耀,她入宫不仅没走大清门,而且也没走午门。婉容走的是东华门大街,从东华门入的宫。从这点说来,她这个小朝廷时代的皇后,还是与大清帝国的真正皇后不一样的。这时的溥仪已是退位的皇帝,虽获准住在后宫,但紫禁城内乾清门以南的地方已归北洋政府了,因此也就不能再那么讲究了。

屈指数来,清朝入关后的10位皇帝,先后共立过24位皇后。如果婉容还可以称得上皇后的话,那么她就是第25位,也是古代中国的绝版皇后。

梅兰芳演《霸王别姬》

在保存下来的溥仪档案里,有两本大婚典礼时的礼品账簿,封面上写着《大婚典礼进奉衔名物品册》,里面一一开列了送礼的人名、物品种类和数量等。清单里,不仅有清朝的遗老旧臣,还有民国政府的要员、军阀政客,外国使节也名列其中。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专门派特使带着2万银元前去祝贺。像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徐世昌、张作霖等民国要人,以及康有为等社会名流,也都送了如意、家具等礼品。

为了操办婚礼,当时的小朝廷成立了专门的“大婚礼筹备处”,他们查阅《大清会典》和清朝历代皇帝大婚的档案,最后决定按照同治帝婚礼的规模来办,因为那次大婚相对花钱少些。虽然小朝廷已不能过于铺张,但最终算来,还是花费了40多万银元。当时,两元钱能买一袋面粉。而光绪帝大婚,竟花费了550万两银子!

大婚期间,宫里连续唱了3天戏,光这就花了3万多银元。值得一提的是,还专门请梅兰芳、杨小楼演了《霸王别姬》这出戏。当时曾有人提出,在这样大喜的日子里,演这样伤感的戏不太合适。但溥仪认为没关系,还是决定演了。当戏演到动情的地方时,太妃和王公的女眷们都流下泪来。散戏之后,一些王公旧臣心事重重,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两年后,当溥仪和婉容被赶出宫的时候,还有人说:这都是大婚时演《霸王别姬》惹的祸!

婉容宫里的英文名字叫伊丽莎白

在清朝,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节,皇后的生日称为千秋节,每当遇到这样的节日,宫里都要唱戏庆贺几天。1923年9月,是婉容入宫后的第一个千秋节,虽然对外再三说要节俭,还是在紫禁城的漱芳斋唱了一天的戏,并且对身边太监和宫内当差人员分别赏赐银元,少则2元、5元,多则10多元。就是在平时,婉容每天的生活费也要用去一二百元。

据说,在民国时期长大的婉容,从小受到做生意的父亲的熏陶,接受了不少西化教育。在紫禁城里,婉容和溥仪常常在一起骑车、打球。婉容还手把手教会了溥仪吃西餐。溥仪和婉容、文绣这些小朝廷的主人,还在宫内拍了不少照片,留下了他们的身姿芳容。

在溥仪档案里,还有不少当年婉容在宫内写给溥仪的英文短信。他们两个天天都能见面,还用英文通信,说明他俩那时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婉容为了学习英语,在宫里先后请过两个美国女教师,专门教她。文绣也学英文,只不过请的是中国女教师。在婉容给文绣的信中,也不时搀杂着一些英文单词。当时,婉容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伊丽莎白(Elizabeth),那时她自己按音译写成“衣里萨伯”,溥仪的英文名字叫亨利(Henry)。西化风气已经进入并且影响到末代宫廷的生活。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的军队进入紫禁城。当时担任北京卫戍司令的鹿钟麟带着二十几名警察来到内廷,逼迫溥仪的小朝廷接受修改后的“优待条件”,且当天就要离开紫禁城。皇宫里顿时一片慌乱,溥仪双手托腮,一声不吭,文绣无奈地说:“搬出去也好,省得在这里担惊受怕!”只有婉容态度强硬,叫喊着说:“反正我铁下心,今天不搬,不能搬!”但是,愿意搬也罢,不愿意搬也罢,军队上午9点入宫,下午4点溥仪就交出了“皇帝之宝”和“宣统之宝”两颗大印,带着婉容等一批身边的家眷,分乘5辆汽车,暂时迁往其父载沣的醇亲王府邸。末代皇帝溥仪和末代皇后婉容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紫禁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70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1
下一篇 2023-0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