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比是什么

质量比是什么,第1张

质量比是元素质量比、流体力学质量比、贷款质量比例。

一个分子式里某元素总质量与另某种(几种)元素总质量比。

把作为研究对象的结构物置于作为研究对象的流体之中,则,该系统的质量比μ=ρf/ρ.其中,ρf为流体密度,ρ为结构物的密度。

发动机质量比是指火箭、导弹发动机药柱质量与发动机(初始)质量之比。

可用下式表示:λ=m₁/m

式中λ为发动机质量比;m₁为药柱质量;m为发动机(初始)质量。从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可知,火箭/导弹主动段终点的理想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扩展资料: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1)在合同环境中,需要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

(2)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时间而改变,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

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

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定义的第二个层次实质上就是产品的符合性。另外质量的定义中所说“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过程、产品、组织、体系、人以及它们组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质量比

质量比是元素质量比、流体力学质量比、贷款质量比例。

流体力学质量比:把作为研究对象的结构物置于作为研究对象的流体之中,则,该系统的质量比μ=ρf/ρ.其中,ρf为流体密度,ρ为结构物的密度。

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对于m越大的物体,就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速度)。在牛顿力学中,没有惯性质量等于零的物体存在。在狭义相对论中,惯性质量又细分为静质量、动质量、相对论质量(总质量)。相对论质量与静质量的差称为动质量 。

扩展资料

在力学史上,质量的定义首先由牛顿提出。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写道:“物质的数量(质量)是物质的度量并等于密度同体积的乘积。”

近代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评价。E.马赫认为,密度只能定义为单位体积的质量,因而牛顿的质量定义是一种逻辑上的循环。但牛顿并没有对密度作出定义,特别是没有作出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这样一个近代的定义。

因而H.克鲁认为:由于当时密度和比重是同义词,水的密度被任意地取为1,且以密度、长度、时间作为基本单位;在这样一种系统中,用密度来定义质量从逻辑上说是允许的,而且是很自然的。

此外,牛顿在书中解释他的质量定义时说:“质量按物体的重量来求得,因为它与重量成正比,我经过多次极准确的实验发现了这点。” 牛顿在书中的另一段中说:“我所说的物体有相同密度是指它们的惯性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 由此可见,牛顿并没有用质量来定义质量。

质量比=一个分子式里,某元素总质量,与另某种(几种)元素总质量相比就可以得出元素质量比。举例如下:

1、氧化镁--MgO:

其中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0为16;有1个Mg原子,所以Mg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4=24;有1个o原子,所以0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16=16。可得Mg元素与0元素的质量比为3:2。

2、用相对原子(分子)质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必须算上前面的计量数:

P的相对原子质量=31o的相对原子质量=16;

4P+502=2P205;

4*315*16*22* (31*2+16*5)=124=160=284;

各物质的质量比124:160:284=31:40: 71。

用物质的质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不能算上前面的计量数,31g磷与40g氧气反应生成71g各物质的质量比31:40:71。

相对分子质量简介: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的总和,用符号Mr表示,单位是1。

对于聚合物而言,其相对分子量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H2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38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1
下一篇 2023-0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