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血型的玻璃片凝集实验的原理是

测定血型的玻璃片凝集实验的原理是,第1张

一、原理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则称为凝集素。

二、方法

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一)玻片凝集试验 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

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O血型的测定。

(二)试管凝集试验 是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梯度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保温静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可以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例如肥达试验、外斐试验、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也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它是以聚苯乙烯胶乳微粒作为载体,试验方法也是有传统的定性或半定量拨片试验发展为更为灵敏而精确的微板凝集。导管凝集和无过滤斑纹等试验,能够应用粒子技术和速度测定等定量试验方法进行精确的检测。

大分子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的电解质存在及

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叫凝集反应。凝集反应发

生的机制是由于抗原与相应抗体间存在着对应的极性基团,因极性基团相互吸附,使抗原外

围的水化膜去除,由亲水溶胶变为疏水溶胶,当有电解质存在时,由于电解质有降低电位的

作用,使抗原颗粒间排斥力消失,因而出现凝集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26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0
下一篇 2023-0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