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康熙的第几个儿子、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雍正是康熙的第几个儿子、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第1张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于1722年12月27日登基(农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圣祖病重时于畅春园召集雍正多位亲兄弟:诚亲王允祉、淳郡王允祐、贝勒允禩、贝子允禟、敦郡王允䄉、贝子允祹、允祥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死时,包括宫人内侍和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当时也都在场,并于宣谕完毕七个时辰之后才病逝的,此之后才再次由隆科多负责宣述康熙帝的遗诏。[]。雍正继位,任命康熙皇八子允禩、皇十三子允祥、马齐和隆科多总理事务[]。

雍正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即爱新觉罗·胤禛,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和硕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 。

胤礽再立后,为巩固储位又进行了一些非法活动,引起康熙帝的不快,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再次将他废黜。以后不断有朝臣为他复位奔忙,均遭康熙帝处罚。胤礽被遗弃了,但他留下的皇太子的空位,康熙帝却未令人替补,惹得诸皇子为之大动心机。

胤禛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帝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帝的信赖。

雍正帝在储位斗争中的胜利,有其必然性,这就是第一,他的才能和务实精神会取得一些人的支持,他的属人戴铎曾向大学士李光地称道其主子:“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大有作为。 ”

事实上,在争夺皇储的斗争中,雍正帝提出整顿积习的振作有为的政治方针,与八皇子胤禩的仁义方针相对立,以争取人心。

第二,他善于耍两面派手法,从而欺骗了对手和康熙帝,使政敌不以他为意,没有集中力量对付他,从而轻巧地取得成功。第三,他有一个集团,在关键时刻用上了力,如通过隆科多稳定京中局势,通过年羹尧控制胤禵和稳定西北地区。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胤禛简介: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22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0
下一篇 2023-0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