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不吃晚饭,饿治百病”,有什么科学依据?

有句俗话说“不吃晚饭,饿治百病”,有什么科学依据?,第1张

这句话没什么科学依据,特别是“饿治百病”的说法,实在有些夸张,不吃晚餐也并不算科学的做法。对于一个有吃晚餐习惯的人来说,时不时不吃晚餐还会紊乱胃肠习惯,造成消化不良、反酸烧心、损伤胃肠粘膜等情况。

那为什么会有“不吃晚餐,饿治百病”的说法?其实还是和现代 社会 的生活方式有关,随着生活条件提高,人们也不像以前那样食不果腹,整天过着挨饿的生活,但相应的,又出现了“营养过剩”的情况,人们整天高油高脂、高糖高盐,热量摄入超标,逐渐造成了肥胖,而肥胖的出现引起更多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所以,这饿几顿权衡一下热量的摄入反倒可能帮助人们预防肥胖等问题。以前大家都巴不得吃上几顿肥肉,现在大家还更喜欢五谷杂粮,粗茶淡饭了,这红薯玉米的价值可比鲍鱼鱼翅更看在眼里,大家都会特意选择热量低,油脂少,卡路里低的饮食方式了。

不过,“清淡饮食”不代表不吃油不吃盐,更不代表啥也不吃来饿一顿。虽然晚上我们代谢较低、活动也减少,需要的能量不多,但至少还是多少需求少量能量来维持基础代谢供能和少量活动所需,所以多少还是建议吃一些,我们可以少吃几口,但不要一点都不吃,比如吃上一小碗粗粮饭,一小盘青菜或豆腐,适当吃点精瘦肉,如果真的那么挑剔,那么吃点脂肪含量更低的禽肉、鱼虾肉也完全没问题。如果真的是一点都不吃的话,过度的饥饿可能会让我们难以熬过睡前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没准还会因为忍不住想吃去买一顿宵夜。

不吃晚餐也可能突然破坏了肠胃的消化习惯,原本要消化的胃,到了饭点又开始释放胃酸,开始研磨,结果却没有食物供它消化,结果胃酸可能会造成反酸,引起肠胃不适,胃还可能会研磨到胃壁,损伤胃黏膜,长期下来诱发胃病。

有句话是“能吃是福”,不过还是应当多把握进餐的分量,最保护胃的吃法就是日常说的“七分饱”,所谓的七分饱就是感觉自己还可以继续吃,不过并没有太大的欲望,吃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因为 美食 的诱惑停不住嘴,但也绝对不要认为应该不吃食物减少热量摄入,这样其实对 健康 也是不利的,另外,热量的摄入和吃多吃少没关系,主要和食材的挑选、烹饪方式相关,不吃晚餐可能会阻碍营养成分的摄入,造成低血糖,也可能威胁肠胃 健康 ,我们可以选择粗茶淡饭,清淡饮食,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人群,更应当注意营养的补充,而营养丰富≠吃得多,食材丰富,热量摄入适宜,是更合适的方式。对于肥胖、三高患者来说,可选择合适的“轻断食”饮食方式,每周选择两天减少热量摄入,但也不推荐某一餐完全不吃,可以每一餐少吃一些,但也不能忽略饱腹感,否则更容易暴饮暴食。

老人们常说“不吃晚饭,饿治百病”,是真的吗?“千金难买老来瘦”,是什么意思?瘦代表“寿”?听听医生怎么说。

关于吃不吃晚饭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算一笔帐。一日三餐,早餐的时间是在上午七八点这个时间内吃的,这个时候吃完了之后,大概到了中午十二点左右人们会吃午餐。这两餐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四、五个小时。而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也是需要四到五个小时才能够消化完的。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你吃进去的食物,无论多少,四、五个小时之后都会被消化完。然后就是若你中午吃饭的时间是十二点,然后晚上若是不吃饭的话,其实也就意味着你的身体在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就已经处于空的状态。

而你若是晚上不吃晚饭的话,那也就是从下午的五六点,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的六七点,这大概十二个小时的时间,你的肚子里面都是空空如也的。而这样的话,胃就会分泌过多的胃酸,长期如此,对于肠胃的损伤还是很大的。

在全民纷纷“减肥”的时代,“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大有市场。

其实,临床医学专家认为,老年人的胖瘦亦有衡量的标准,老年人只有保持理想的体重,才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不易摔跤,减少骨折的风险。那么,老年人要如何计算自己的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的简易计算公式为男性(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千克)=身高(厘米)一100。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波动都被认为是正常的。

另一种方法是计算体质指数:体质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如果得出的体质指数值在18.5~23.9之间,那么说明体重合格;如果体质指数值在24~27.9之间,就说明超重了。

有人认为“体瘦的老年人相对长寿”,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体重低于正常范围的人,死亡率比体重在正常范围的人高很多。

如果一个人体重过轻,说明能量贮备物质较少,一旦机体遭遇较大打击,如创伤、感染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时,自身的脂肪、肌肉蛋白会大幅度分解,使机体免疫功能和内脏功能受到影响。

老年人消瘦可能还有一些病理性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消化道肿瘤、结核病和抑郁症等。

老年人在没有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体重突然下降或渐进性下降时,最好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消瘦的老年人要积极地进行营养干预,增加饮食中的热量和蛋白质供应,在少量、多餐、细软的平衡膳食基础上,要保证充足的主食、动物性食物,比如鱼、肉、蛋、奶,还要适当吃一些豆制品、水果和蔬菜。在营养师的指导下给予补充一定的营养制剂

鼓励老人多参加户外活动,进行适当的抗阻力训练,保持合适的体重,延缓肌肉衰减和机体功能的减退。

老年人没有必要刻意地追求“老来瘦”,瘦并不代表“寿”。老人常说的“不吃晚饭,饿治百病”,这也是不科学的,反而对身体有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09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