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姓:中国汉族姓氏

姒姓:中国汉族姓氏,第1张

《国语》里有一段话,系统阐述了姒姓起源问题:

“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锺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汨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故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沈气,火无灾燀,神无间行,民无淫心,时无逆数,物无害生。帅象禹之功,度之于轨仪,莫非嘉绩,克厌帝心。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例如《左传》也在阐述类似的理论。总之姒姓作为夏王朝后裔的说法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圈普遍认可。

金文中的“姒”字有许多变体,但是经过解析,其中大部分的字形,除了女旁外,分别或同时包含着“台”、“司”、“㠯(以)”这些元素,用古文字学的理论来解释,“㠯”、“台”与“司”都是“姒”的声符。“㠯”与“口”组合就是古文“台”,“台”可通“嗣”,与“司”的读音相同。从女从台的“姒”分化出“始”字,从女从司的“姒”分化出“㚸”字。《叔虎父簠》(集成4592春秋早期)中,杞孟姒的“姒”甚至写作“辝”。“辝”后来成为另一个汉字“辞”的异体字。

1、姒(sì)姓,中华姓氏,上古八大姓之一。据史料考证,姒姓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姓氏,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大禹也是华夏民族杰出的圣祖。陕西城固、浙江绍兴禹陵乡、萧山、温州、杭州、四川峨眉山市、峨边、云南鲁甸、上海、北京、天津、河南杞县、江苏苏州、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区均有此姓。

2、夏朝的国姓。春秋战国时代的姒姓诸侯国主要有蓼国、缯国、杞国、越国等。姒姓衍化出的分支姓氏有廖氏、夏氏、曾氏、相氏、鲍氏、欧阳氏等。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说是一个小姓氏,分布在各地的姒姓后裔不足2000人。据史料考证,姒姓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姓氏。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大禹也是华夏民族杰出的圣祖。

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告成后,在江南会集诸侯,计功行赏。大禹去逝后,葬在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

大禹,姓姒,名文命,生于公元前2277年,卒于公元前2213年,享年64岁。当时大禹的五世孙,少康的时候,他考虑到祭禹的事情,所以封他的庶子无馀到绍兴来定居。因为大禹姓姒,那么他的子孙,姒姓就在绍兴定居下来了,主要是守陵。

清光绪元年所修《祀禹录》中的大禹家谱,记载了从大禹开始,到禹的141世后裔期间姒姓在浙江绍兴会稽山数千年的繁衍过程。如今,在绍兴市,姒姓后裔大约有150户人家,400多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姒姓后裔,主要聚居在大禹陵附近禹陵乡的禹陵村。姒姓的子孙,在中国历史上也出过不少名人。据考证,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夫谭、允常和勾践,他们都是大禹的子孙。越王勾践是大禹的第44世孙。大禹则是姒姓中最杰出的历史人物。大禹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也是华夏民族开国之祖。他的治水精神,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民造福的精神,向来受到老百姓的敬重,特别是我们绍兴老百姓的敬重。因为大禹死后,他葬在会稽山下,这里有大禹陵、禹庙、禹祠。历代都纪念大禹。大禹陵位于绍兴市城东南6公里处的会稽山。是一处合陵、祠、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自禹葬会稽之后,祭禹活动已持续了四千多年。祭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自古以来的重要祭典。

绍兴从1995年开始恢复公祭大禹。包括台湾的夏氏,河南的禹氏。全国各地大禹的子孙都前来这里。因为大禹的子孙当时封在全国各地,那么便以国为姓,子孙的姓氏据我知道就有23个。其中包括夏氏、禹氏、费氏、辛氏、杞氏等等。而姒姓则是大禹的嫡传子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07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