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远必诛是什么意思?

虽远必诛是什么意思?,第1张

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的上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改编过来的。

本意是:

让他们知道,侵犯强大汉帝国的,逃得再远,也一定要诛杀。

现在的意思是:

让他们知道,侵犯我大中华,逃得再远,也一定要诛杀。

拓展资料: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

孝元皇帝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35年)

郅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师。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丞相匡衡等以为:"方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诏县十日,乃埋之。仍告祠郊庙,赦天下。群臣上寿,置酒。

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及薨,太子前吊。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是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护太子家,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蓝田地震,山崩,壅霸水安陵岸崩,壅泾水,泾水逆流。

释义:不管多远,都一定会报仇的。

造句:烦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出处:出自汉元帝时出征郅支单于的陈汤的奏疏:“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其他释义:

1、虽远必诛iOS版是一款以三国时代为背景的战争策略手游,结合多维度武将培养系统,塑造了一个兵荒马乱的真实战场。游戏版图宏大、画面精美写实、 操作简洁流畅,给玩家真实畅快的国战临场体验,开辟战争策略手游的新篇章。

2、虽远必诛一是本小书,全名为《虽远必诛:大汉王朝的扩张》,主要内容:两汉时期令人热血沸腾的征服史。这是一个尚武的时代,汉家男儿有着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从降服宿敌匈奴,至平乱南蛮、西夷,再至征伐交趾,汉军铁骑无往不胜,建功立业,彪炳史册。大汉王朝用铁和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使其子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汉人!汉代,是国力空前强盛、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盛极一时的大汉王朝留给我们的无形遗产更是难以估量,汉文化随着开疆拓土、打通丝绸之路而远播,成为世界史中最具影响力的文明之一!汉代陈汤有云:“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让我们回到汉代,感受四百年雄壮辉煌的征服历程,感受汉家男儿意气风发的进取精神!

释义:即使相隔再远,我们也一定会诛杀你们。

读音:suī yuǎn bì zhū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整句话的意思为:那些侵犯强大汉王朝的敌人,你们不管跑多远,我们都把你诛杀掉!跑不了。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出处为(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宜县头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该句的历史背景如下:

1、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匈奴在中国的西北方和正北方,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势力,而且不断地骚扰汉民族,在大秦时期曾经派一些猛将跟匈奴打仗,包括筑长城,它的防守意义非常明显。

2、看古文里写到,最后跟匈奴打,初步获得胜利,叫“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3、但匈奴呢?在游牧民族里边是非常剽悍的,所以在秦王朝灭亡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经常袭击汉族,汉民族也没办法。当时大汉王朝从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刘彻,不断采用“和亲”的屈辱政策,来换取北方边境的安全。

4、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不甘心这个局面再持续下去,而这时候大汉王朝的骑兵训练系统已经非常完善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开始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汉王朝的这些将军,开始跟匈奴打了几场硬仗。

5、那时候是匈奴比较强大的时候,所以仗打得很艰苦,汉王朝也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结果阻止了匈奴南下,同时也使匈奴内部产生了分裂。

6、在汉武帝时期,经过多次的军事打击,匈奴内部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跟汉王朝比较亲近,愿意和好。

7、北匈奴却继续跟汉王朝进行对抗,所以当时西汉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其实也是匈奴内部分裂,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02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