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什么意思?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什么意思?,第1张

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这个)可忍,孰(哪个)不可忍”,意思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季氏,春秋末期鲁国的新兴贵族,也称季孙氏。当时,鲁国季、孟、叔(季孙、孟孙、叔孙)三家,世代为卿,权重势大;尤其是季氏,好几代都操纵着政权,国君实际上已在他们的控制之下。鲁昭公曾被他们打败,逃往齐国;鲁哀公也被他们打得逃往卫国、邹国和越国;到鲁悼公,更几乎只挂个“国君”的空名了。(参看“祸起萧墙”)

至于“八佾舞于庭”而激起孔子愤怒的这个季氏,究竟是季氏的哪一代?原文中没有说明。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载,季氏可能是昭公、定公时的季平子,即季孙如意。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只有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孰可忍,孰不可忍”应该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是指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极点。

一、出处

出自《论语.八佾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译文

他竟然敢在自家的庭院里违背周礼,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拍案而起

释义:指一拍桌子愤然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也形容对反动势力不屈服。

出处: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译文:闻一多一拍桌子愤然站起来,愤怒地蹙眉对着国民党的手枪,宁可被杀倒下去,也不愿意就此屈服。

2、深恶痛绝

释义: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

出处: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译文:对于那些道德上的伪君子,不答入我儒学的门第,不会怨恨,他不喜欢(儒学),则认为是一种幸运,对于这些伪君子,我是深恶痛觉呀。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就是说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故事内容: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桓控制鲁国政权,权势滔天,尤其是季孙氏位高权重,甚至发展到赶走鲁君,摄行君位的地步。鲁昭公就被季平子赶到齐国,鲁哀公也被赶到卫、邹、越等地,而鲁悼公时期,三桓强盛,公室弱小不堪。

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载,季氏可能是昭公、定公时的季平子,即季孙如意。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

近义词:拍案而起,深恶痛绝。

反义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94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