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通是哪一年

两岸三通是哪一年,第1张

两岸三通是1981年9月3日。

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的“三通”。两岸“三通”将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可搁置争议,消减敌意,增强民族凝聚力;经贸和民间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三通”将带来更多投资,给客运与物流行业带来机遇。

1981年9月3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在新华社发表谈话时,阐述了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张。

这也是祖国大陆第一次明确“三通”的内容,即由1979年的“通航通邮”与“经济交流”概括为“通邮、通商、通航”。

台湾方面则将叶剑英委员长的主要主张概括为“三通四流”(即通邮、通商、通航与探亲、旅游以及学术、文化与体育交流)。

2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正式开通启用,民航上海区域管制中心与台北区域管制中心首次建立两岸空管部门的直接交接程序,标志着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双向、全面空中通航变成现实。

2008年12月15日。具有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促进两岸经贸和民间交流等重要意义。

一、“两岸三通”的发展过程: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并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三通”的概念由此创生。

2、1981年9月30日, 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政策主张。

3、1987年11月,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4、1990年11月,设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5、1991年12月,我国设立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3年4月27-29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董事长 辜振甫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 汪道涵在新加坡会谈,就各项问题进行了调整与协商。

7、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

8、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二、重大影响:

1、促进政治上友好交流,增强国家凝聚力。

2、促进两岸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两岸“三通”的实现使台湾工业品销往大陆的运费降低。

3、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

两岸“三通”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的“三通”。两岸“三通”将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可搁置争议,消减敌意,增强民族凝聚力;经贸和民间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三通”将带来更多投资,给客运与物流行业带来机遇。

两岸“三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岸民众的相互往来和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密切了两岸的经贸关系,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福祉,推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扩展资料

在通邮方面。两岸邮件总包仍需经香港、澳门转运,而且业务种类少,邮政包裹、小包、汇兑、速递等项业务均不能开办。

在通航方面。两岸船舶、飞机不能直接往来;两岸人员旅行仍需经香港、澳门等地中转;试点直航不能运输两岸贸易货物,两岸贸易货物仍需经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转,造成了“船通货不通,货通船不通”的怪现象。

在通商方面。大陆市场向台湾企业和商品全面开放,而大陆产品输台受到诸多歧视性的限制,许多大陆较具优势及台湾同胞迫切需要的商品不能进入台湾;大陆的企业不能向台湾投资,必要的商务机构也不能在台设立;大陆企业难以在台湾举办或参加经贸展览会、洽谈会;大陆经贸人士赴台考察、访问也受到诸多限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岸“三通”十周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岸“三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91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