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什么?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什么?,第1张

1、东方为农耕文化更着眼过去,强度传统和传承,认为人应落叶归根;西方为游牧文化,更着眼将来,强调进取和征服,认为人应四海为家

所以以游牧文化为主的蒙古族、女真和西方,历史上更多地是征服新大陆,而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汉人则是被征服。影视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端倪,西方对展现未来世界的科幻片的兴趣远远大于东方;而东方,尤其中国,对回顾过去的历史剧的兴趣远远大于西方。

2、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偏场独立,更关注主体,不太受背景信息影响;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偏场依存,容易受环境背景信息影响

跟居住环境也有关系,东方人更喜欢聚居,人际之间的界限不太清晰;而西方人住得相互更独立和零散,人际间的界限分明。

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

前者更西方,后者更东方。所以西方人的童话都是钢铁侠、蜘蛛侠这些个人英雄;而西游记、封神榜,三国这些中国童话,都注重等级关系,稍微个人英雄主义一点的孙悟空也被如来欺负得很惨,逞强杀龙太子的哪吒必须自杀谢罪!

而且,西方人表达意见,更喜欢以“I(我)”开头,只代表自己,不代表别人;而东方人喜欢以“我们”开头,习惯代表别人。在会议和课堂上,西方人更愿意和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哪怕一知半解,而东方人更喜欢观察环境,哪怕知道答案,没人举手回答,我也不举手。

在政治上差异更加明显,东方倾向于集体或者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在必要的时候,个人需要为国家牺牲,而且更难以忍受不同的意见,更倾向于“万众一心”和“一言堂”;而西方相对更倾向于个人利益大于国家和集体利益,相对更尊重和接纳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有不同的声音。

4、对权力的距离感有差异:东方更强调权威,西方更强调平等

东方,尤其中国,喜欢把祖国比母亲,把政府比父母官,强调顺从,领导的看法极其重要;西方除了上帝万人之上,众生平等,连子女也不是父母的。从电视剧情节中可见一斑,中国历史剧常看到衙门轿子开路,官兵大声呵斥路人闪开,以及臣子自呼'奴才'等卑躬屈膝场景。西方历史剧极少有下人猥琐的描写,管家、奴隶个个挺胸抬头,见《唐顿庄园》。

5、个人空间/隐私:西方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东方不太注重

西方更强调自己有独立的空间,如果不经过自己允许,任何人,哪怕是父母也不能逾越,而东方相对更缺乏空间界限,更强调不分你我。另外,在东方,尤其中国,即便关系不是很亲近的人之间聊天,也容易问到结婚、工作、收入,而在西方,这样的问法是一种对个人的极大的冒犯,但中国的年轻一代所受的教育更加与西方趋同,相对更加注重隐私。

6、单向时间轴和多向时间轴

前者更西方,强调一个时间只跟一个人说话,只处理一件事情;后者更东方,更倾向于同时和多人说话,或者做多样事。如果在DMV(车管所)、酒店前台check、in、商场柜台,绝不要在有人在询问的时候插嘴,哪怕你事情再急,工作人员都不会搭理你,他/她一定要做完手头这件事再搭理其他事。

7、女性化/男性化

东方整体审美偏中性,西方整体强调阳刚。所以东方尚文,西方尚武。外形偏中性的明星如大量韩星,以及Tfboys、鹿晗等人粉丝众多,这一现象更多地出现在东亚。

8、儒家动力学。

东方更偏儒家文化,强调中庸、认为人性本善、重道德;西方更偏基督教文化,强调善恶分明、认为人性本恶、重规则。所以从过去到现在,中国都更追求“仁君”,而西方对人不信任,更追求制度和监督。另外,东方更强调隐忍、放长线钓大鱼、储蓄、现在的吃苦是为了未来或下一代幸福;西方更强调活在当下,不委屈现在的自己。

9、规避不确定性。

西方排斥模凌两可,思维更逻辑和循证,所以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现代科学诞生于西方;中国喜欢不说透,喜欢留白,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太重逻辑。而且中国的大师说话越含糊,别人越觉得他有水平;中医如此不循证,却信众众多;中国人说一声:改天一起吃饭。大多数时候是客套,西方人切不可较真地问是哪一天。

10、东方更强调宿命论,强调易经八卦、风水、落叶归根;西方强调自由意志,我思故我在,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中外文化差异的不同点:

1、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色香味俱全,菜色、烹饪手法五花八门;老外注重理性饮食,不论口感,讲究摄取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中国人重视“吃”到了极致,推崇美味的食物,乐于分享烹调,“吃”这件事不仅是维持身体所需,更深入到健康问题,古人就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认识;西方理念中,食物是用来充饥的,只要保证足够营养摄入,吃什么都一样,快餐汉堡文化显而易见。

2、中外教育文化的差异

中国教育是灌输式的,注重知识巩固和熟练掌握,达到“精深”;外国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灵活应用知识,达到“广博”。中国式的教育首先是灌输式的,汲取前人的无数经验灌输到学生脑海里,用理论指导实践;外国教育多受自由文化的熏陶,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老师充当引导者,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3、中外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跟朋友打招呼,爱寒暄“吃饭了吗”;老外跟朋友打招呼多数以抬头望望天,“今天天气不错?”,忌讳回答私人问题。虽然都是显而易见的话题,然而外国人常认为,中国式的打招呼是在刺探别人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这就是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有:饮食方面,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消费观,隐私观,竞争观,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外文化差异的渊源

中国文化有许多不同的源流传统,但自中国秦汉文化以来,基本上是循着一种主体文化——儒家文化发展下来的。儒家文化强调自我的节制、忠孝和责任等等,这些都造成了中国人中庸的文化传统。西方文化的主要传统则是早期的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希腊文化带有一种和谐的特点,它力求达到一种和谐。

中期的基督教时代,它追求功利,物欲,它导致了世俗的发展帝国的膨胀、繁荣和法律的健全。近代西方文化又出现三合一,它既有希腊的那种对人的尊重,对知识的追求,又有罗马的那种对功利的向往,同时又有基督教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主义的向往。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在现象上的种种差异都可以归结为最本质的一点,中国人重道义,重感情,西方人重功效,重理智。中国人的整体观念比较重,而西方文化强调的是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85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