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号空间站仅重180吨!比国际空间站轻240吨,二者差在哪里?

天宫号空间站仅重180吨!比国际空间站轻240吨,二者差在哪里?,第1张

国际空间站的重量约为420吨,我国的“天宫号”空间站在彻底建成后重量将只有180吨。两者之间的差距为何会这么大?我们的空间站缺了什么吗?我国空间站在建成后相比国际空间站更具有优势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慢慢来看。

国际空间站项目从1998年立项到今天,已经有24年了,当时的美国故意将我们排除在外,联合16个国家决定打造一个国际空间站。在经过了航天飞机和火箭持续12年左右的模块任务发射和组建后, 国际空间站终于在2010年初步建设成功,其整体重量最后达到了惊人的420吨。

建设完成后,国际空间站主要由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宇航局共同运营。

与420吨的国际空间站相比,我国的“天宫号”空间站在今年彻底建造完成后,其重量也只有大约180吨。 很多人都觉得,差了接近240吨,我们的空间站是不是规模太小了,功能是不是比不上国际空间站啊?

有此疑问很正常,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要先明确地知道: 天宫空间站是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不仅没有外国的协助,相反还面对着众多的封锁 。因此空间站里,操作设备提示语都是完全中文的。

因为独立自主,所以没有什么需要妥协商量的,所以在搭建之前,科研人员就做好了删繁就简。虽然到目前为止,天宫号还没有彻底搭建完毕(预计2022年年内彻底完成),但是第一批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3位宇航员就要满半年,马上就要返航了。

对比已经10多岁“高龄”的国际空间站,我们的天宫号不仅在安全性上比他们强大, 而且功能性上也并没有什么短板。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已经面临严重的老化问题,之前也出现了好几回安全问题,不久前甚至还出现了氧气泄漏的重大事故。

与之相比,我们的天宫号空间站才刚刚服役,航天专家们表示:天宫号的安全性已经做到了现有技术的极致。最厉害的科研团队运用最新的技术和材料,打造出一个最安全最强大的空间站。

在天宫号的建设过程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能源供给问题,这一点与国际空间站一样,都是将太阳能作为了主要能量来源。不同的是,我们的科研团队为了让空间站的能量供给能力更强,使用了最新的太阳能收集技术,毕竟世界上最强大的太阳能公司一大半都是我们国家的。

我们的太阳能设备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30%,而国际空间站的光电转化率只有15%左右,只有我们的一半不到。另外,国际空间站在电力输送的时候,还需要老旧的温控系统进行控温, 这些都是空间站的重量。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优先使用更加耐用的材料也成为准则之一。同时,为了简化太阳能设备的更换步骤,科研人员将大多数组装都模块化了,这意味着,航天员自己就能动手更换。

除了电力方面,我国天宫号空间站上的巡天光学望远镜也比国际空间站上的要先进,为此,科研人员还专门为这个我已经设计了一个独立舱段,以便宇航员进行使用和维护。

与之相比,国际空间站每次维修,都需要地面的火箭支持,每次都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就连财大气粗的NASA也直呼受不了。

除了以上的问题,国际空间站的推进器相比我们的天宫号就更加逊色了。每次进行舱段调整时,国际空间站都需要外力辅助。过去是用航天飞机的动力进行辅助,后来航天飞机退役了,就得用货运飞船辅助,不然根本没法调整姿态对接入轨。

而我们的天宫号就不一样,因为我们在每一个舱段上都安装了独立的火箭推进器,这样就不需要货运飞船进行辅助了。天宫号的每一个舱段独立进行校准,再加上地面监测中心的配合,各个舱段的对接入轨将非常便利。

基于这些优势以及一些其他的条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18个国家先后向我国表达了航天方面的合作意向。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正在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航天大国。当初的国际空间站项目美国故意将我们排除在外,如今的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能独立自主发展空间站乃至其他更加伟大的航天项目了,我们看别人脸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中国航天任重而道远,继续加油吧,航天人们!

中国空间站叫天宫号,来源于嫦娥奔月。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或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建造计划预计于2020年至2025年间进行,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

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9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载人空间站叫天宫出自中国传统神话,神仙居住的地方,天宫有三个仓:天和、问天、梦天。

中国载人空间站命名“天宫”,“天宫”又名“紫微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一方面寓意对未知天空的探索,另一方面也有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之意。

中国载人空间站的标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

同时,命名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各舱段和货运飞船等5个名称,既注重了单个名称的内涵,又强调了保持全套名称的系统性、协调性和互补性。

2021年9月,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在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发布本次飞行任务标识。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

空间站飞行的动力,主要依靠第1次火箭发射产生的初速度为基础的惯性飞行,并依靠自身携带的少量燃料,定期做速度补偿和位置调整,校正运行轨道,以便保持一个相对匀速的,相对高度的飞行姿态。

世界上一共有三个空间站:

1.和平号空间站(图1和平号空间站与暴风雪航天飞船对接):

是前苏联研制建造的第一个空间站,俄语名Мир,英文名Mir,兼有“和平”与“世界”之意,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所有。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前苏联经过数年由6个主要模块在轨道上组装,于1976年2月17日建成。使用寿命22年6个月,于1999年8月28日 停用。停用之后便不再补充燃料进行轨道校正,并于2001年3月23日坠入大气层烧毁。

2.国际空间站(图2国际空间站):

由美国和俄罗斯为主导,联合16个国家研制建造的国际空间站。英语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缩写ISS;俄语Междунаро дная косми ческая ста нция,缩写为МКС;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计划使用周期10-15年,预计使用寿命到2025年。国际空间站主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欧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加拿大空间局(CSA)共同运营。

3.天宫号空间站(图3天宫号空间站最终建成全景图):

天宫号空间站由中国独立研制并建造,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阶段一:天宫一号实验舱(图4);

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内部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设计在轨寿命2年,实际在轨4年6个月,期间与神州7/8/9号飞船完成了6次对接实验,并展开6000多项太空实验,且超期服役并开展多项拓展技术试验。

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火箭,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6年3月16日,已在轨工作1630天的天宫一号实验舱,超期服役两年半时间,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 历史 使命。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天宫一号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阶段二:天宫二号实验舱(图5天宫二号于神州11号载人飞船自动对接/天舟1号货运飞船自动对接);

天宫二号实验舱,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舱,天宫二号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总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翼展宽度约18.4米,起飞重量约8.6吨,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

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12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

2019年7月19日21:06分,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阶段三:中国航天空间站(又名天宫号空间站图6)

中国空间站又称天宫空间站,英文Chinese Space Station,最终目标是在低地轨道由中国大陆自主建设一个常驻的60至180吨级的大型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整体名称及各舱段和货运飞船共5个名称如下:

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代号“TG”;

核心舱命名为“天和”,代号“TH”;

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代号“WT”;

实验舱Ⅱ命名为“梦天”,代号“MT”;

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代号“TZ”。

核心舱

全长约18.1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22吨。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

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实验舱

全长均约14.4米,最大直径均约4.2米,发射质量均约20-22吨。

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实验舱II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实验舱I兼有二者功能。实验舱I、II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试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

货运飞船

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

主要任务,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

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货运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全密封货舱、半密封/半开放货舱、全开放货舱三种构型,可以把不同的载荷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去,由航天员和机械臂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

发射该飞船的是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航天员

中国的航天员都是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主要承担航天器驾驶任务。空间站将开展太空科学实验,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个共性要求外,未来需要不同类型的航天员,尤其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是未来选拔航天员的一个主要方向。

未来舱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中国空间站未来还将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状态,并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分辨率与哈勃相当,视场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在轨10年,可以对40%以上的天区,约17500平方度天区进行观测。

中国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全部建成,现在已部分投入使用,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

到2024-2025年,国际空间站最长寿命到2025年,美国俄罗斯等国已基本放弃增加经费延长寿命到做法。并且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在内原国际空间站十几个参与国都在积极努力,想参与到中国空间站之中,届时中国空间站可能成为全世界唯一在轨运行的载人空间站。

厉害了,我的国,五星红旗我为您骄傲!

空间站依靠什么动力飞行?

当我们提到太空空间站时,可能会对太空充满好奇,可能会产生很多疑问,并对人类技术的发展感到惊叹!

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

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我国在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就是单一式空间站,作为试验来用,于2018年在太平洋中部坠毁。

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不再返回地球,国际空间站就是组合式空间站,又宇航员在太空中长期生活。

所以空间站,是一种长期停留在太空预定轨道的一种飞行器。

空间站也是和其它飞船一样是入轨飞行的,在一定空间轨道上飞行

我们知道在太空 探索 中,发射宇宙飞船到太空中是很普遍的事情,卫星更是家常便饭,只要通过火箭把它们发射到预定轨道,就可以不需要动力飞行,空间站也是如此。

空间站都是被安排到预定轨道进行飞行的,国家空间站是在345公里左右,空间站可能会在这个轨道高度来回调整。但是由于受到引力和大气阻力的影响空间站的会到高度会在下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飞行高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空间站也会适当提高飞行高度

一般情况下,空间站在轨道运行中是随着时间不断下落的,高度一直在下降,为了提高空间站使用时间,空间站就会利用飞船对接时提高轨道飞行高度,在对接时可以利用货运飞船的燃料带动飞船提升飞行高度。

所以空间站在被火箭送入太空后,是依靠惯性飞行,在一定的轨道飞行高度上运行着。不需要火箭等燃料为其提供动力。

目前在轨飞行的空间站主要是国际空间站,中国的空间站正在计划建设中,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同时运行在太空的景象。

首先空间站他处于的位置,并不像一般的卫星那样是在天空中飞行。空间站体积庞大并且需要长期固定所以会选择拉格朗日点作为固定点。拉格朗日点的特点就是在于他正好是两个星球之间的平衡点。在在两个星球的引力场下一共可以找到五个拉格朗日点。这五个拉格朗日点正好处于力的平衡楚。所以只需要将国际空间站放在拉格朗日点上,然后按照既定的速度与星球保持同步速度运行就可以固定。而这个速度是一个稳定的速度,所以只要空间站达到了一定飞行速度,按照这个惯性就可以一直飞下去,只要不撞到任何东西。

太阳能

依靠惯性围绕地球运行

只要是绕着地球转的东西,开始初速必须达到7.9公里每秒,否则就掉下来了。太空没有空气,没有阻力,理论上永远都不会减速的。但是只是理论而已,总会有点小微粒阻碍它们前进,所以过个一年半载的就要靠自身携带的那么一点点燃料再加速个几秒钟,把速度再维持到7.9

空气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42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