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是什么意思

乡贤是什么意思,第1张

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

唐刘知几《史通‧杂述》:“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

明沉德符《野获编‧果报‧戮子》:“中丞殁后,其地公举乡贤,物论佥谓无忝此典。”

曹禺等《胆剑篇》第叁幕:“方才那个老人,正是此地的乡贤。他深通六艺,是个有学问的庶民。

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

唐朝《史通杂述》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明朝,朱元璋第16子朱曾撰《宁夏志》列举"乡贤"人物,开始建乡贤祠。凡进入乡贤祠的人既要有"惠政",又要体现地方民众的意志清代,不但建有乡贤祠,还把乡贤列入当地志书。 "乡贤"是中国各地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

重构传统乡村文化,需要一批有奉献精神的乡贤。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而回乡的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乡贤文化是凝聚中国海内外人士的文化纽带。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原动力。

乡贤[xiāng xián]

中文名:乡贤

外文名:xiangxian

词 目:乡贤

拼 音:xiāng xián

注 音:ㄒㄧㄤ ㄒㄧㄢˊ

【释义】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清田兰芳《明河南右参政石寓袁公墓志铭》:“皇清崇祀乡贤、前明分守河南大梁兵巡道、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石寓袁公(袁可立子袁枢)葬墓志铭。”

“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是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是对享有这一称号者人生价值的肯定。迄于明清,各州县均建有乡贤祠,以供奉历代乡贤人物。因之,形成一套完整的官方纪念、祭奠仪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37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