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工代赈

什么是以工代赈,第1张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以工代赈投入分为实物投入和资金投入。实物投入以实物折资形式核算。国家以工代赈投入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地方各级以工代赈配套投入纳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以工代赈投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投入,共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以工代赈的目标:

一、通过组织赈济对象参加工程建设,使赈济对象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达到赈济的目的。

二、在政策实施地区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发挥作用。

三、可在一定程序上缓解政策实施地区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以工代赈具有“一石三鸟”之功效。同时,还可以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摆脱“等、靠、要”等消极意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就是“以务工代替赈济”。

是指国家以实物折款或现金形式投入受赈济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让受赈济地区的困难群众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从而取代直接赈济的一种扶持方式。

补充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造句:

在美国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罗斯福总统决定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对民众采取救援。

国家发布政策对下岗职工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进行安置。

我们要采取以工代赈,让人民自食其力。

以工代赈这个词在我国最早形成于文字是 聂荣臻在 《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五○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中提出的“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口参加交通工程和卫生工程。”

以工代赈的解释

使由于失业或受灾等 原因 而造成 生活 困难的人参加工作,获得 一定 的收入,以代替政府对他们的救济。 郑观应 《盛世危言·开矿》:“用人工,则贫民 自食其力 ,以工代赈,莫便於斯;用机器,则夺小民之利矣。” * 《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五○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口参加 交通 工程和卫生工程。”《人民日报》1954.6.18:“一九五○年,我们这里发生了大涝灾, 国家 用以工代赈的办法,使我们克服了生活方面的困难。”

词语分解

以的解释 以 ǐ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 以身作则 。 以邻为壑 。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 赈的解释 赈 (赈) è 救济:赈济。赈灾。赈捐。赈恤。以工代赈。放赈。 富裕:“邑居隐(殷)赈”。 部首 :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22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