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模型是什么?

原子结构模型是什么?,第1张

原子结构模型是指从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开始,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

原子结构(也可称为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为例,其直径约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径记录,在以毫米(mm)为单位的情况下,直径为1.4X10^-7mm,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电子组成的,这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

并且原子与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原子核的最新研究表明,原子核中的质子或中子可能由内外两种平衡力构成的球型振动能量层。利用此原理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能量堆层构造出各种各样比较稳定的原子核。词条详细介绍了中性原子模型、实心带电球模型、枣糕模型、土星模型、太阳系模型、波尔模型、有核模型以及查德威克模型。

原子中除电子外还有什么东西,电子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原子中什么东西带正电荷,正电荷是如何分布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东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等一大堆新问题摆在物理学家面前。根据科学实践和当时的实验观测结果,物理学家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是:

一,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二,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三,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四,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五,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论:

1.原子都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2.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3.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91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