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哪些王爷

清朝有哪些王爷,第1张

1、爱新觉罗·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2、爱新觉罗·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爱新觉罗·岳乐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爱新觉罗·杰书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亲王之一。

5、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代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多尔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岳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杰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清朝王爷是超品官级,比正一品官级高,属于王爵,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高于公爵,而且魏晋开始设王爵,晋朝又细分为亲王和郡王。

王爷是封建王朝中品级的一种,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品级,比一品都高,普通官员是无法得到的,即使丞相也不例外,另外在清代王爷是有名无权的代表。

历代封号: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

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清朝的王公贵族们 南朝梁、陈封爵有亲王。

隋炀帝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唐以皇帝兄弟及皇子为亲王。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

王爷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就是一辈子吃闲饭的人,而且子孙世袭高官,只要不是头脑发热参与谋反的话,王爷就称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在宋朝,王爷却没有丞相权力大。但在汉、唐、明、清等朝代,王爷位高权重。

大清一朝,出了很多王爷,这其中有著名的王爷,也有非著名的王爷,纵观清王朝的历史,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清朝初年和晚清时期有很多著名王爷,而且这些王爷在政坛上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清代中期则很少出现一些重量级的王爷。

那么,清朝到底有哪些著名的王爷呢?今天我们就以清朝初年和晚清为例来列举一下清朝的著名王爷吧。清朝入关后,关外的亲王们(有相当一部分是铁帽子王)也随之入关,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摄政王多尔衮,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廉亲王胤禩,怡亲王胤祥。

晚清时期按照主流看法是从道光二十年开始,包括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自咸丰朝及以后,清王朝就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王爷,包括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礼亲王世铎,惇亲王奕誴(就是民间传说中的五王爷,奕的哥哥,咸丰帝的弟弟),庆亲王奕劻,肃亲王善耆。晚清时期的著名王爷有一个比较共同的特征就是参与过军机枢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王典政”,而清代中前期是很少出现亲王预政的情况的,这正是晚清政治危机的一种表现,因为皇帝不信任其他人,只相信同姓宗族中的人。

清初以及清朝末年之所以王爷群体会在政坛上呼风唤雨,是与当时的皇帝不能完全履行皇帝职能是有很大关系的,清代的王爷府的的人比皇室要多。

清朝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成也王爷,败也王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89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