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际关系

什么是人际关系,第1张

人际关系是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指的是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常指除亲属关系以外的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人际关系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下面列出具有代表性的几种:

1、人与人之间相互认知,因而产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竞争,领导或服从等关系。

2、指在某一段时间里与某人经常保持的社会接触。

3、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借由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互动关系。

4、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广义的人际关系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过程方面亦是社会关系。

所以人际关系可说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地说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人与人交往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1、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2、人际关系有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

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扩展资料

人际关系的要素:

1、交往的主动性:人们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是一方领导另一方,而是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

这就是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每一方都是积极活动着的主体,所不同的是所处地位有主次而已。但即使处于次要地位的一方,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机械地做出反应,而是根据自己的要求,兴趣去理解和分析对方的信息并做出反馈,调整自己的言行,达到信息交流之目的。

2、交往的互益性:单个个体的各种活动,虽然可能与外界有密切的关系,但不能称之为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必须是在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一方发出信息会引起另一方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成为新的信息作用于前者。

3、交往的条件性:在人际交往中,首要的条件是双方所使用的符号必须相同或相通,这是交往发生的必备条件。

这种符号可以是语言符号,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如果符号不同可闹出许多笑话。例如:一个外国人与本国人交往时,必须使用同一种或彼此都能理解的语言,或其他符号,否则易产生歪曲、误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际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77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