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射的量子卫星“墨子号”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中国发射的量子卫星“墨子号”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第1张

墨子号”的三大目标分别是地星量子隐形传态、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以及星地量子纠缠分发。

量子隐形传态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通俗来讲,就是将甲地某一粒子的量子态信息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还原出来,就好像是进行了一场“星际穿越”,但其实粒子本身并未被传输。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在遥远两地的用户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并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纠缠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处在纠缠态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当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操作或测量,身处远方的其他粒子会瞬时发生相应的改变。

命名缘由

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墨子最早提出过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这在光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墨子还提出了某种意义上的粒子论。光量子学实验卫星以中国科学家先贤墨子来命名,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墨子号”已实现三大科学目标 这颗量子卫星在做什么?

墨子号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墨子号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

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将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

墨子号于2016年发射成功。

墨子号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墨子号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墨子号简介: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于2011年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空间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以期取得量子力学基础物理研究重大突破和一系列具有国际显示度的科学成果,并使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突破距离的限制,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促进广域乃至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的最终实现。

同时,该项目将为广域量子通信各种关键技术和器件的持续创新以及工程化问题提供一流的测试和应用平台,促进空间光跟瞄、空间微弱光探测、空地高精度时间同步、小卫星平台高精度姿态机动、高速单光子探测等技术的发展,形成自主的核心知识产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77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