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和张仪的具体故事

苏秦和张仪的具体故事,第1张

《资治通鉴》记载的苏秦和张仪的故事:

苏秦向秦王献策取天下,秦王不采纳,苏秦就去游说燕、赵和其他国家联合抗秦。这时秦国攻打魏国,又要进攻赵国。苏秦担心这会挫败联合各国的计划,于是挑动张仪去秦国用计。

张仪和苏秦曾经一起在鬼谷门下学习合纵连横之术。张仪去秦国之后,苏秦又劝说了韩、魏、齐、楚,他自己因此主持六国联盟,兼任六国的国相。

秦国派兵攻伐赵国,借此破坏了各国的盟约。同时,张仪极力为秦国效力,被任命为秦国国相。

苏秦逃奔齐国,鼓动齐王大兴土木,想借此削弱齐国的财力,为燕国效劳。张仪被免去秦国国相职务,又改任魏国国相。他想让魏国臣服秦国,并一直在暗中与秦国来往。

这时,苏秦被齐国的大夫派人刺死。张仪终于劝说魏王与秦国求和。张仪回到秦国,再次出任国相。秦王派张仪去楚国离间齐楚关系。楚王听从了张仪的劝说,并封张仪为国相。

张仪回到秦国后,楚王发现被张仪玩弄,怒而发兵攻打秦国,并与秦王商定,用土地换到张仪。张仪被换到楚国后,被关在狱中。张仪贿赂靳尚,通过楚王的爱姬郑袖去说情。楚王于是赦免了张仪,让他离开了。

张仪又去劝说韩、齐、赵、燕与秦国联盟。等他劝说成功回到秦国时,秦惠王去世了,秦武王继位。秦武王一直不喜欢张仪,这时很多人便来诽谤张仪。各国听说这事,又再次联合抗秦。张仪于是对秦武王说要去离间魏、齐,去了魏国。张仪在魏国做了一年国相,便去世了。

扩展资料: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主张合纵连横

对于张仪最为成功的一次连横战略,就是他拆散了齐国和楚国之间的合纵之势。张仪收买了楚国贵族,从而成功用巧言骗取了楚怀王的信任,只是楚怀王被秦国许诺的六百里土地诱惑,而同齐国断绝关系。后发现中计后的楚怀王发动了对秦国的战争,然而敌不过秦国,反被侵占了汉中。后来齐国也加入了秦国的联盟中,攻占了楚国的大都,楚国自此一蹶不振。

苏秦最为成功的一次合纵,是成功联合东面五国,共同攻打秦国。当时齐国和秦国在东西各自称帝,天下诸侯无不被这两国震慑。不过苏秦劝齐王主动去掉帝王,齐闵王采纳了。如此天下的矛头直指秦国,五国联合攻打秦国,逼迫秦王废帝,并退还攻占的赵国和魏国的一些土地。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呢?合纵连横就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四处宣扬的一种外交和军师策略。苏秦曾经联合了齐、韩、赵、魏、楚等国相聚于赵国,发兵共同进攻西面的秦国。而公孙衍也于公元前318年促使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燕国等五国攻秦国。

当时的人都传,张仪、公孙衍才是大丈夫啊,一怒之下,各路诸侯都是感到一阵畏惧,只要他们安居下来,天下才会平息下来。

合纵连横分为两层意思,一是合纵,而是连横。合纵就是联合众多弱国,来抵御一个强大的能够吞并其他弱国的强国。而连横就是用来破解合纵的一个策略,依附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兼并其他的那些小国。

在战国中期,都基本上遵循着这么一个规律。有时会出现早上还是同这个国家结盟,可到了晚上因为时局的变化,有立马同另一个国家结盟以对抗先前强大的国家。“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时期演化而来的。

苏秦在齐国被人刺杀,张仪死在了魏国。

1、苏秦

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

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2、张仪

张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扩展资料: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就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四处宣扬的一种外交和军师策略。苏秦曾经联合了齐、韩、赵、魏、楚等国相聚于赵国,发兵共同进攻西面的秦国。

而公孙衍也于公元前318年促使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燕国等五国攻秦国。当时的人都传,张仪、公孙衍才是大丈夫啊,一怒之下,各路诸侯都是感到一阵畏惧,只要他们安居下来,天下才会平息下来。

东周到了战国中期时,各国都陆续称了王,这些称王的国家除了宋国和中山国外,都是万乘的大国,实力是其他的小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些大国在实力上,相对于那些小国呈现了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早期都是大国吞并小国,但是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到大国了。这些国家之间的战争就不像和小国那样的小打小闹,动辄就会亡国的结果。所以合纵连横的策略由此应运而生。

在混乱的战国时期,原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于世,后来随着大国对小国的兼并战争的不断进行,战国中期成了齐国和秦国两国最为强大,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

不过“七雄”中的其他五国也是不甘示弱的,一方面发展的本国的实力,令一方面同强大的齐国和秦国一时联合,一时相争,在这其中就是著名的纵横家起着重要的作用。

齐国和楚国这样的强强联手,对于采取各个击破的秦国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所以秦国必须破坏齐国和楚国的合纵。于是秦国派张仪游说楚怀王,离间楚国和齐国的关系。

因为张仪收买了贵族靳尚等人,所以在做楚怀王的工作时就轻松多了。张仪用六百里地,令楚怀王心动,成功让楚怀王做出了同齐国绝交的愚蠢决定。

虽然期间有屈原等明理之人劝谏,但是楚怀王还是一意孤行。然而当楚怀王同齐国断绝关系后,就向秦国讨要土地,但是不见动静。

楚怀王一位秦王认为他同齐国断绝的信念不强,又派人跑到齐国那里辱骂别人以示自己的决心,这些到是得罪了齐国人。然而当楚怀王看到秦国还是不肯交出土地后,才醒悟上当了,气愤之余发兵讨伐秦国。

不过彼时的秦国已经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力极为强盛,单单是楚国的军队秦国还是可以应付的。公元前312年,秦军在丹阳消灭了楚国八万人,并俘获将帅七十余人。

同时占领了汉中广大地区,这使得秦国消除了楚国之前对秦国腹地的威胁。死心不改的楚怀王再次发兵攻打秦国,这下他得罪过的齐国也联合了秦国一起攻打楚国,不难想象,楚国又一次大败,就连首都也被联军攻占了。楚国自此被大挫,楚怀王还被秦国关押到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仪

                        百度百科——苏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71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