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是什么

地老虎是什么,第1张

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

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我国记载的地老虎有170余种,已知危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 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危害比较严重。

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此处以小地老虎为例,全国各地发生世代各异,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东北1-2代、广西南宁5-6代。

该虫无滞育现象,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在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杂草丛、草堆、石块下等场所越冬,在我国北纬33°以北不能越冬。

扩展资料

害虫是人类对一些动物(大多属于昆虫)的定义,这些动物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陈述:“世界上玉米有200多种昆虫危害,榆树上有650种害虫,栎树上有1400种害虫。”

把啃食农作物等的植食性昆虫列为害虫,从生态学、经济学上来说均是不科学的。农作物、植食者、肉食者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植食者取食农作物,由于其数量多少不一,对农作物的影响也不一样;同时, 农作物对植食者取食的反应也不同。

而一些植食性昆虫泛滥成灾造成危害往往是生态失衡的结果,而这种失衡是人类引起的。人类因经济发展等利益需求,破坏了原生植被,并大量种植经济性作物或经济性树种,造成原生植物多样性减少,特定植物(农作物等经济植物)过多,造成植被单一化;

原生植物被替换成了经济植物,让大部分依赖原生植物为生的昆虫减少甚至消失,而那些以经济作物为食的植食性昆虫却因此受益,加上鸟类等捕食性天敌也因为人类活动减少。

缺少了竞争和天敌控制,加上大量的食物,导致了那些以经济植物为食的植食性昆虫大量繁殖,泛滥成灾,成为了所谓的害虫。因此,人类引进外来物种,改造环境使植被单一化等因素都是引发虫灾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老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害虫(危害农林作物的生物)

(cutworms)

(吴次彬)

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类昆虫的总称。又称切根虫、夜盗虫。为害林木、果树实生幼苗和农作物幼苗,是一类为害严重的地下害虫。这类害虫在中国已经有上百种记载,其中较普遍发生的有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大地老虎(A.tokionis Butler)和黄地老虎(A.segetum Schif.)。①小地老虎:分布世界各地。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体灰褐色,在肾状纹凹陷处有黑色楔形纹,雄蛾触角分支近中部(见图)。在中国东北一年1代,华北、西北3~4代,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4~5代,华南及台湾6~7代;除四川、广东以成虫越冬外,其他地区以蛹和幼虫越冬。②大地老虎:分布中国、日本、苏联。体长20~25毫米,翅展40~52毫米,体灰黑色;在肾状纹外有不定形黑斑,端部不尖;雄蛾触角分支近端部。在中国一年1代,以幼虫越冬。③黄地老虎:分布欧洲、非洲和亚洲。中国除华南地区以外均有分布。体长15~18毫米,翅展32~42毫米,体黄褐色,肾状纹外无斑纹,雄蛾触角分支达全长2/3。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一年2代,新疆、甘肃2~3代,华北、江苏3~4代;以幼虫越冬。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在其发生区内均以第一代为害严重,其他世代发生较少。成虫均昼伏夜出;小地老虎对灯光及糖、醋、酒味有强烈趋性,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则对白炽灯光趋性较弱;交配后产卵于土表或幼苗的茎叶上。小地老虎和大地老虎一般产卵1000粒,黄地老虎平均产400~500粒。幼虫一般6龄。1~2龄群聚于杂草、幼苗上取食顶芽和嫩叶,昼夜活动;3龄后分散,白天潜伏杂草、幼苗根际,夜晚出土咬断幼苗嫩茎施入土穴内取食。幼苗木质化后改食嫩芽和叶片。幼虫有假死性,受惊扰时身体卷缩成团。小地老虎在3龄后有自残性,食料缺乏时迁移为害。幼虫老熟后迁至干燥处的土内筑土室化蛹。防治方法:在春播或幼苗出土前清除苗圃内杂草,消灭地老虎的卵和幼虫;清晨在被咬断的苗株附近扒土捕杀幼虫;用90%晶体敌百虫1公斤加水5~10公斤拌鲜草60~70公斤(或饼肥100公斤)堆置土中,诱杀幼虫;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于幼苗上防治幼龄幼虫;对于小地老虎还可用红糖6份、醋3份、酒1份、水10份、90%晶体敌百虫1份配成毒饵诱杀,或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小地老虎成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70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