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文化符号包括哪些内容

内蒙古的文化符号包括哪些内容,第1张

内蒙古的文化符号包括:草原、马头琴、那达慕、蒙古包、成吉思汗等。

1、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河西走廊,是我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和承载地,已经成为内蒙古的形象象征。

2、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音乐艺术的代表性符号和象征。

3、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体现民族精神与性格的重要载体。

4、蒙古包

蒙古包是草原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旅游与文化深度交融一体发展的大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5、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大蒙古汗国开国可汗,完成了蒙古民族的统一大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卓越贡献。

周朝时期,内蒙古中西部(河套以及周围地区)由楼烦、林胡,狄族等游牧民族居住,东部地区居住着东胡族。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340-295)以如今河北省和山西省为据点,对此地区奉行扩张政策。灭狄族中山国(如今河北省)之后,赵武灵王击败林胡以及楼烦二族,设云中郡,与近代意义上的呼和浩特相临。赵武灵王还修筑长城,绵延至河套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始皇派蒙田逐匈奴驱出该地区,后并入赵国原有的长城,形成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始皇保留当地两大郡:九原郡以及云中郡,并迁入三万户人以巩固该地区。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这些举措被废。

西汉时期,公元前127年,武帝派卫青大将军再次北驱匈奴以取得河套地区。之后,武帝继续实行在河套地区建居住地的政策,以抵御匈奴。同年,武帝在河套地区设立朔方郡、武原郡。如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当时由鲜卑控制,后期鲜卑在力量以及影响上都令匈奴黯然失色。

东汉时期,曾降于汉朝的匈奴开始在河套地区定居,并在当地与汉族移民相互来往。西晋时期,匈奴贵族刘渊在该地区建立汉赵帝国,由此开启了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在汉族政权与其他政权的交替中逐渐衰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67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