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豆腐饭 禁忌

上海豆腐饭 禁忌,第1张

豆腐饭,亦称“豆羹饭”,是一种流行于江浙沪民间的丧葬习俗。葬礼结束后,丧家要举办酒席,雅称"豆宴",酬谢前来参加葬礼以及以现金、实物等形式助丧赙奠的人,被请者一般不得拒绝,否则会被认为是"失礼"。

过去这种酒席一般为素席并以豆制品为主,其后逐渐变异,佳肴美味之丰几可比拟喜庆之宴,惟一碗豆腐羹必不可少,所以照旧称为豆腐羹饭。

其实上海这种丧事传统,主要是为了对那些送礼金的人来表达谢谢,就会准备一些饭食来给参加丧事的人吃的。然而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现在的豆腐饭了。

一开始的时候,提供的食物基本上都是豆制品,后来也就变成现在的美味佳肴了。所以说了,在白事办豆腐饭主要是为了对死者的悼念,还有就是那些那些帮忙的人的谢意。

1、吃豆腐饭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民间丧葬习俗。当地人在葬礼结束后,丧主要举办酒席(雅称“豆宴”),以酬谢前来参加葬礼的亲朋和帮忙的友邻。被请的人一般不会拒绝,否则就会被认为“失礼”。

2、在过去白事上的酒席多为素席,食物以豆制品为主。美味佳肴的丰盛程度几乎可以和喜宴相媲美,唯有一碗豆腐羹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当地人仍习惯上称之为“豆腐羹饭”。

因为过去这种酒席一般为素席并以豆制品为主,其后逐渐变异,所以称为豆腐饭。

有人推测豆腐羹饭习俗是古人以小豆避煞法术的变异。《荆楚岁时记》载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疫",可见南方地区自古有服豆或豆羹以禳灾疫祓除不祥的习俗。古人以为死者亡故的原因或以疾病,或以凶殃,不免有疠疫之气缠绕尸身,故请送葬者食用豆制食品,可除去疫气或不祥。

此外,还有人推测吃豆腐羹饭习俗的形成,可能与本土佛教信仰中以黄豆为"舍缘豆"的习俗有关,含有祝祷逝者结缘佛法以度来生的理念,同时又增进了丧家与送葬赙奠者之间的情谊。

豆腐饭的来历一共有2种说法:

1、相传,战国时有个人叫乐毅,对父母十分孝顺。乐毅每天便用黄豆制成豆腐供父母食用。父母活得很长寿,于是在父母去世后,乐毅请参加送葬的邻居们吃豆腐宴,祝愿大家健康长寿。

2、从前有一位阿公分给三个媳妇各人一升黄豆,大媳妇和二媳妇带回去吃了,三媳妇则把黄豆种在田里,将结成的新豆收下来。如此过了三年,三媳妇积攒了许多黄豆,阿公也因此称赞三媳妇能干,让她主持家务。

三媳妇用黄豆磨成豆腐,烧了许多可口的菜孝敬公婆。阿公高兴地说:"我百年之后,你们用豆腐供我。"阿公死后,子媳就用豆腐做菜供奉。此事传开后,逐渐形成办丧事吃豆腐饭的风俗。

参考资料:

搜狐网   为什么人死后要吃豆腐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45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7
下一篇 2023-0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