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将军简介

胡琏将军简介,第1张

提到十八军,就必须介绍一下国军名将--常胜将军胡琏。胡琏,字伯玉,老黄埔出身,毕业后就在黄埔学长陈诚、罗卓英的十八军手下服役。其人勇谋兼备而不骄,在战场上的表现确比其同僚们略高一筹。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胡琏喻为“虎性”与“狐性”的结合体还是恰如其分的。

历史上并没有“胡子奇”这个人,这个人物的历史原型应该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胡琏将军。

胡琏,汉族,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北会东方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属陈诚的土木系,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原名胡从禄,后改名胡琏,又名俊儒,字伯玉,陕西华州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在陈诚的土木系部队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抗战后历任旅长、副师长、师长,1944年8月升任18军军长,后又升任第12集团军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整编第11师师长、18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

1949年去台,为首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后升任“陆军副总司令”。1964年“出使”南越,历时8年。回台后受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晋级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1974年申请附读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治宋史及近现代史,著有《泛述古宁头之战》,《金门忆旧》等。1977年病卒于台北。

抗日战争中任第11师师长,率部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中,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内战。解放后到台湾,曾参加金门海战,号称“金门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30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7
下一篇 2023-0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