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期的百越郡和交趾郡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秦朝时期的百越郡和交趾郡分别是现在的哪里?,第1张

百越包含了广东,但分布不止广东一省,而是广泛分布在南方的很多省份。南方的各省的越族人被统称为“百越”,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他们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很多支系。

先秦古籍对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农业定居部落,常统称为“越”。实际上这些“越”并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南方众多部落的统称,各有种姓,互不所属。百越包括“吴越”。

分布在今天的浙江,两广,福建等地。而且像今天的泰国人,越南人,等等一些东南亚国家,都与当初的百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秦始皇当初南征之后,在当地留下了30万军队秦军,而且像今天的泰国人,越南人,等等一些东南亚国家,都与当初的百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秦始皇当初南征之后,在当地留下了30万军队秦军,后来又迁了些人与当地的越族杂居。

不是单指广东,应该是 福建 湖南中南部 两广,当时是有很多土著部落,文明程度较低,没有建立政权和抵抗的小部落。华夏部落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各部落的统称,广州属于百越的一部分。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各民族之间缺乏了解。华夏部落只知道在长江中下游以南有众多的部落和民族,但具体情况并不知道,于是就统称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百越地区,众多民族统称为百越组。

趾地区,在先秦时期为百越支下骆越的一部分,范围大致就是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因为天下大乱,谁都想座皇位。自己有个小县城,都可以自立山头。那还不取个一点的名字。

最早的“交趾”说的是南岭以南。秦末社会动荡,南海尉赵佗(河北正定人)在岭南割据一方,并建立了南越国。

在越南北部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又作交阯、交址)是中国明朝设置的一个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布政使司下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余县。

统治范围大致为现在越南北纬十七度以北地区。

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设置,宣德是从小深受理学在德不在险教诲的君主,谨记洪武的不征之国祖训,一直有放弃交趾的打算,正值明军刚受到挫败,又听到王通私自求和消息,三杨于是顺水推舟,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正式废除。嘉靖年间再置,为安南都统使司。

永乐四年(1406)底,明军进人安南后,纪律严明,一再宣告“黎氏父子,必获无赦,胁从必释,毋养乱,毋玩寇,毋毁庐墓,毋害稼墙,毋斥人妻女,毋杀降,有一犯者,虽功不饶。”此举得到了许多不满黎氏政权统治的安南各阶层的支持,他们积极与明军配合,提供帮助。永乐五年(1407 } 5月,黎氏父子被抓获,战争胜利结束。在这场战争中,黄福受命先至两广治办军需,很好地保证了明军的后勤供应,为平定安南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

在平定安南后,南策州官员莫邃与安南着老尹沛等1100余人联名给明军统帅张辅上书:“安南本古中国之地,其后沦弃,溺于夷俗,不闻礼仪之教,幸遇圣朝扫除凶孽,军民老稚得睹中华衣冠之盛,不胜庆幸,咸愿复古郡县,庶几渐革夷风,永沾圣化。”

张辅根据当地人民要求,上书成祖,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宣布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任命黄福以尚书兼掌布政、按察二司事,全权处理交趾的民政与司法工作,后又命英国公张辅镇守交趾。

黄福在交趾任上,一直面临着极为尖锐的民族矛盾。他意识到仅靠大量军队是难以稳定交趾局势的。他写信给张辅,力主在补充兵伍、完善兵制的基础上用文治的办法让交趾人民安居乐业,使交趾局势不致生变。为此,在任期间既协调完善军队又重点采取了种种稳定交趾局势、发展交趾经济、造福当地人民的举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23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7
下一篇 2023-0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