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第1张

消费者均衡条件如下:

1、消费者的偏好既定这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物品效用的评价是既定的,不会发生变动.也就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对各种物品购买因需要程度不同,排列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一个消费者到商店中去买盐、电池和点心,在去商店之前,对商品购买的排列顺序是盐、电池、点心,这一排列顺序到商店后也不会发生改变。

2、消费者的收入既定由于货币收入是有限的,货币可以购买一切物品,所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存在递减问题。因为收入有限,需要用货币购买的物品很多,但不可能全部都买,只能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几种。

3、物品的价格既定由于物品价格既定,消费者就要考虑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由于收入固定,物品价格相对不变,消费者用有限的收入能够购买的商品所带来的最大的满足程度也是可以计量的。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条件:

一、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当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时,其切点即为生产的均衡点。

二、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生产者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力求最小的成本,同样的,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即生产者均衡点。

一、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二、具体而言:

当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1、无差异曲线跟预算线相切。

2、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是表示消费者选择最优的一种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4、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 I 购买 n 种商品, P1 ,P2 ,...,Pn 分别为 n 种商品的既定价格,λ 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以X1,X2,...,Xn分别表示 n 种商品的数量,MU1,MU2,...,MUn分别表示 n 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上述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P1X1 + P2X2 + ... + PnXn = I

MU1 / P1 = MU2 / P2 = ... = MUn / Pn = λ

三、涉及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在特定条件下(如喜好,商品价格和收入既定等),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到各商品的购买中,以达到总效用最大。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货币分配比例达到最佳,即分配比例的任何变动都会使总效用减少,因此,消费者不再改变其各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这被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2、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问题一:经济学基础题。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何理解? 消费者均衡时公式表现为:

Px×X+Py×Y=I

MUx/MUy=Px/Py

(1)式是消费者均衡的收入约束条件,说明收入是既定的,购买X与Y物品的支出不能超过收入总额M,也不能小于收入总额M。超过收入的购买是无法实现的,而小于收入的购买也达不到既定收入时的效用最大化。(2)式是消费者均衡实现的评价条件,即所购买的X与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每一单位货币不论用购买X还是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消费者均衡实现的限制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问题二:西方经济学: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简单的来说就一句话:效用最大化。所有的均衡条件的表述,最终要落到效用最大化上。比如最常见的条件表达为边际效用等于价格,书上通常解释为最后一元钱能通过消费获得的效用,要等于持有它所获得的效用,也就是所谓的货币的单位效用。其实最后说白了就是,只要还存在着能够使效用增加的选择,消费者就一定会这样做,直到他的效用不能再增加了,也就是效用最大化。而消费者效用最大骸的来源是理性人假定,也就是经济学上研究的消费者的共性,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达到自己效用的最大值。

问题三: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U1/P1=MU2/P2,意思就是购买每一种物品的最后一个的边际效用和它的价格之比,和另外一种商品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和它的价格之比相等,如果不相等就会调整到相等。比如你有100元,购买梨和苹果两种物品,梨的价格3元,最后一个的效用是3,而苹果的价格是6元,最后一单位效用也是3,那么就会增加购买梨减少购买苹果,知道达到均衡条件时为止。

jpkc.hnu/...-5

问题四:消费者均衡的实现的三个前提条件是什么?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

1,偏好不变;

2,收入不变;

3,价格不变。

问题五:消费者均衡的假设条件 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是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主观态度,而预算线约束则显示了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商品消费的客观条件,将两者放在一起,就能决定消费者的最后选择。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如图1所示:为什么只有在这个切点时才能实现消费者均衡呢?在比它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大于,但预算线AB同它既不相交又不相切,这说明达到I3效用水平的X商品与Y商品的数量组合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而在比它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I1,虽然AB线同它有两个交点C和D,说明在C和D点上所购买的X商品与Y商品的数量也是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最大的组合。C和D时X商品与Y商品的组合并不能达到最大的效用。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IC={(y1,y2)~(x1,x2)}。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消费可能性曲线(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 CPL)又称预算约束线、预算线或价格线,是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消费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直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若把既定的收入全部花费掉,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问题六:什么是"消费者均衡",它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99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