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割礼是什么意思?

回族割礼是什么意思?,第1张

割礼,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即“圣行”,也叫割礼或成丁礼。割礼分为男性割礼和女性割礼两种。回族男童一般在5—9岁实行割礼,男性割礼即切除部分阴茎包皮

回族要割包皮是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十二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宗教功课。这样宗教上的一些规定长期发展,久而久之,慢慢地便成了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割包皮的习俗,从医学的角度看是很卫生的,是有科学道理的。男孩的生殖器因包皮过长,不能上翻,即为包茎,包皮下常常积聚污垢,这种污垢如不及时清洁,时间长了,会带来许多疾病,如包皮炎、包皮结石等等。

回族对小孩进行割包皮手术,过去都是由专门的宗教人员施行,称其为“逊乃巴巴”。其方法:有的采用简单的冰冻麻醉法,然后用专用刀割之。有的用夹板将包皮挟好,用上麻醉药品,再割之。

随着医学的发展,回族群众一般都把小孩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手术。这样既安全,又卫生,伤口愈合快,不到一星期就痊愈了。

回族群众对割礼非常讲究,气氛隆重。割礼这天,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的,要给小孩换上一身新衣服。家里一般要宰羊、宰鸡、炸油香。请阿訇念经,过“尔麦里”。左邻右舍的亲戚朋友要,给小孩散“乜贴”(小费),以示庆贺。

女性的割礼是一种仪式,于四岁至八岁间进行,切除她们部分或全部的外生殖器(阴蒂与大小阴唇)。割礼的目的之一,是提供给男人可靠的“验贞”方法。他可以通过检查新娘的外阴情形来判断她是否处女。

扩展资料

回族礼仪之割礼的形成:

割礼,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回族割包皮是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十二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宗教功课。这样宗教上的一些规定长期发展,久而久之,慢慢地便成了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男童一般在5-9岁实行割礼,即割除阴茎的包皮。回族割包皮的习俗,从医学的角度看是很卫生的,是有科学道理的。回族对儿童进行割包皮手术的习俗,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俗。回族对小孩进行割包皮手术,过去都是由专门的宗教人员施行,称其为“逊乃巴巴”。

回族群众对割礼非常讲究,气氛隆重。割礼这天,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的,要给小孩换上一身新衣服。家里一般要宰羊、宰鸡、炸油香。请阿訇念经,过“尔麦里”。左邻右舍的亲戚朋友要给小孩散“亿贴”(小费),以示庆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割礼

一、割礼这种行为在伊斯兰教当中是非常神圣的,孩子在5岁到7岁的时候会接受这种割礼,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隆重的,这一天家里人会请亲朋好友来观礼,也会请有经验的宗教人士来主持,这种习俗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所以它有存在的必要性。

二、包皮环切术是切除男孩阴茎上的长包皮,这是伊斯兰教人民的一项主要生活礼仪。割礼相当于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洗礼。割礼后,这个小男孩成为一个合格的穆斯林。割礼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所以大多数人在家里做传统的方式。这男孩在5到7岁之间接受了割礼。孩子的家人将举行盛大的割礼仪式,附近的亲朋好友也将前来祝贺。包皮环切术由经验丰富的宗教人士主持,进行庄严的祈祷,并履行一套严格的程序。亲朋好友也会送上一些珍贵的割礼礼物。

三、割礼,俗称“做竹笋”或“割海”,是伊斯兰法律中的一条重要圣道,即“竹子是一步一步的”,在婆罗门的圣人时代,割礼是大师的生命。在我们穆斯林时代,这被认为是对“竹奈台”的一记耳光,当时,易卜拉欣的师父用了几条戒律。当我们是圣徒时,这些地方被指定为圣地,在阿拉伯国家出生的男孩在100天内就要接受割礼。

四、在中国,谈起50岁的老乡“做竹笋”并不陌生,因为他们七八岁就做了包皮环切,因为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还有一个遥远的地方。“树寺”老乡来到清真寺带上设备,随后村里的村民从村里招募孩子到清真寺里做竹笋。当时,只要用刚放在井里的冷水或胡椒,就没有麻醉剂。孩子的羞耻感麻木了,被刀割破了。一点皮,然后药痰等了7天再长大,孩子的叔叔、爷爷会买几颗芝麻来接孩子,这是中国穆斯林的古老包皮手术。

以上介绍了穆斯林割礼习俗的相关内容的介绍,大家可以相信的了解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96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