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第1张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1、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2、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4、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5、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以北反之;6、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水稻为主,以北以旱地、小麦为主。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简称秦淮线。这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已知最早论述由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

我国南北分界带的西段秦岭,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亚热带。但是,秦岭分界也并非一条线。因为秦岭南坡约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亚热带,而秦岭山脉两坡千米等高线间的宽度,也就是分界带的宽度也大约有90-110公里。而且,在历史上南北分界带是随气候变化而南北移动的。如果全球持续变暖,亚热带北界将来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黄河的中、下游地区。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7、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8。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秦淮一线地理意义:

1、气温:① 1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

②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分界线

2、降水:①年降水量800mm[1]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 )。 ②湿润区(南)与半湿润区(北)分界线(之一)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北)分界线

4、河流: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以北反之

5、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分界线

6、种植业:①旱地农业(北)与水田农业(南)分界线(大致)。②农作物一年三熟、一年两熟(南)与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北)分界线

7、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8、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北)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分界线

9.民居平顶厚墙(北)斜顶高墙(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95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