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安全体系建设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定义安全体系建设?它与个人责任的落实有什么关系?

安全生产的安全体系建设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定义安全体系建设?它与个人责任的落实有什么关系?,第1张

安全生产的体系包括:

1、安全管理体系;

2、安全监督体系;

3、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

4、安全生产实施管理体系。

一般定义安全体系就是生产体系要以谁为首,并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一般企业都是“一岗双责”,即生产(管理)岗位职责、岗位安全职责,体系中的责任要与岗位责任对应。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扩展资料:

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中,一切以安全为重,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必须预先分析危险源,预测和评价危险、有害因素,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和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危险和安全隐患消灭的萌芽状态,

2.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主管者也必须是责任人,要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3.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4.“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

指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对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5.“三同时”原则

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6.“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四不放过”原则的支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7.“三个同步”原则

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8.“五同时”原则

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生产

如何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我下面为你整理了关于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制定管理手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企业在安全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生产环节多、任务重,涉及的人员也比较多,导致很多制度建设跟不上,有的工作没人做,有的工作没有明确责任,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有的生产项目人员都是临时从各个部门抽调过来,任务完成后再回到各自岗位,这种临时性的工作和人员安排造成很多安全生产难以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企业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手册,通过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推进项目进行,管理手册是将安全管理加以提升、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项目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通过管理手册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将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目的、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术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管理方针、具体实施内容、应急救援、作业规范、规范文件等内容纳入。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适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将管理手册印制并发放到企业员工手中,方便各部门、项目组成员沟通。

2、设定目标管理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制度,将考核对象具体化,项目内容细分化,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表分发至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表在项目小组定期会议上也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考核方式为月度考核,与标准工资挂钩。各分厂、部门根据标准化建设项目的要求,分别拟定出本部门分解考核的细则,交给项目小组备案。由项目小组制定出各分厂、部门的评分表。为全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可以建立激励制度。根据辖区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利用奖励金建立激励制度,推进项目进展。如在当年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经有关部门验收通过,辖区主管部门可按相关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扣除项目投入经费后,企业可利用剩余的奖励金制定奖励办法,按照各成员及部门贡献进行划分。除设置集体奖外,还可以设置部门突出贡献奖和个人突出贡献奖,以激励项目组成员和部门。

3、确立项目管理团队

由于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而仅靠安全生产部门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来推动项目开展的,往往造成行政管理和企业实施脱节,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落实责任,保障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执行,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推进项目。为保证责任落实,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将包含企业所有的部门代表,不单单只是生产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负责涉及部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小组负责人负责会议的召集,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遇到的问题。

4、监督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也是当地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加强对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的科学研判,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思想上做到警钟长鸣。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把最容易出事的环节、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作为重点,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点的监测监控,落实人员和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一般检查与重点检查、综合检查与专业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严格安全监管,严格安全执法,把处罚关口前移,对重大隐患盯住不放,加强督查,尤其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易燃易爆物品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对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典型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不遵守国家法令、严重违法、屡屡发生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严厉的责任追究,严罚严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强制性培训制度,加大对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新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企业把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到安全文化的层次,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关爱生命”的浓厚舆论氛围。按照安全生产装备最急、安监队伍最盼、安全监管最实用原则,加大安全监管装备的资金投入,切实防范事故的发,努力控制事故总量。

拓展: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制度参考

1、作业人员是否受过安全培训,对本岗位的潜在性危险了解的程序怎样;

2、工人对使用安全设备、个人防护用具等是否熟练;

3、作业人员对紧急事故的处理方法是否受过培训;

4、作业人员是否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5、是否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如在作业时嬉笑、打闹等;

6、作业人员是否在不安全处逗留;

7、作业人员是否会为了维护或取物方便等原因,将安全防护装置部分拆除或整体拆除;

8、是否出现超速作业、超速行车、超速传递的'现象;

9、作业人员是否使用了不安全的工具;

10、是否有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现象。

11、各种气体管线有哪些潜在危险性;

12、液封中的液面是否保持得适当;

13、如果外部发生火灾会使设备内部处于何种危险状态;

14、如果发生火灾、爆炸,有无抑制火势蔓延和减少损失的必要设施;

15、使用玻璃等易碎材料制造的设备是否采用了强度大的韧性材料,未用这种材料时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否则会出现何种危险;

16、是否在特别必要的情况下才装设视镜玻璃,在受压或有毒的反应容器中是否装设耐压的特殊玻璃;

17、紧急用阀或紧急开关是否易于接近操作;

18、重要的装置和受压容器最后的检查期限是否超过日期;

19、是否实现了有组织地通风换气,如何进行评价;

20、是否考虑了防静电措施;

21、对有爆炸敏感性的生产设备是否进行了隔离,是否安设了屏蔽物和防护墙;

22、为了缓和爆炸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了什幺样的措施,压力容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进行了登记;

23、对压力容器是否进行了外部检查、无损探伤和耐压试验;

24、压力容器是否具备档案,检查过没有;

25、重要设备是否制定了安全检查表;

26、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如何;

27、设备本身的安全装置如何。

28、对原料、材料、燃料的理化性质(融点、沸点、蒸气压、闪点、燃点、危险性等级等)了解如何,受到冲击或发生异常反应时会发生什幺样的后果;

29、工艺中所用原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是否经过详细核算;

30、对可燃物的防范有何措施;

31、有无粉尘爆炸的潜在性危险;

32、对材料的毒性是否了解,允许浓度如何;

33、容纳化学分解物质的设备是否适用,有何安全措施;

32、为防止腐蚀及反应生成危险物质,应采取何种措施;

33、原料、材料、燃料的成分是否经常变更,混入杂质会造成何种不安全影响,流程的变化对安全造成何种影响;

34、是否根据原料、材料、燃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管理;

35、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原料为何补充不上,有什幺潜在性的危险,原料的补充是否能得到及时保证;

36、使用惰性气体进行清扫、封闭时会引起何种危险,气源供应是否有保证;

37、原料在储藏中的稳定性如何,是否会发生自燃、自聚和分解等反应;

38、对包装和原料、材料、燃料的标志有何要求(如受压容器的检验标志、危险物品标志等);

39、对所用原料使用何种消防装置及灭火器材;

40、发生火灾时有何种紧急措施。

41、对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反应操作,采取了何种隔离措施;

42、工艺中的各种参数是否接近了危险界限;

43、操作中会发生何种不希望的工艺流向或工艺条件以及污染;

44、装置内部会生成何种可燃或可爆性混合物;

45、对接近闪点的操作,采取何种防范措施;

46、对反应或中间产品,在流程中采取了何种安全制度,如果一部分成分不足或者混合比例不同,会产生什幺样的结果;

47、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都有什幺样的反应速度,如何预防异常压力、异常反应、混入杂质、流动阻塞、跑冒滴漏,发生了这些情况后,如何采取紧急措施;

48、发生异常状况时,是否有将反应物质迅速排放的措施;

49、有何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50、泵、搅拌器等机械装置发生故障时会产生什幺样的危险;

51、设备在逐渐或急速堵塞的情况下,生产会出现什幺样的危险状态。

52、车间中有毒气体浓度是否经常检测,是否超过最大允许浓度,车间中是否备有紧急沐浴、冲眼等卫生设施;

53、各种管线(蒸气、水、空气、电线)及其支架等,是否妨碍工作地点的通路;

54、有害气体、蒸气、粉尘和热气的通风换气情况是否良好;

55、原材料的临时堆放场所及成品和半成品的堆放是否超过规定的要求;

56、车间信道是否畅通,逃生信道是否通向安全地点;

57、对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作是否采取隔离措施,隔离墙是否加强墙壁,窗户是否做得最小,玻璃是否采用不碎玻璃或内嵌铁丝网,屋顶必要地点是否准备了爆炸压力排放口;

58、进行设备维修时,是否准备了必要的地面和工作空间;

59、在容器内部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检修人员是否能从出入口逃出;

60、热辐射表面是否进行了防护;

61、传动装置是否装设有安全防护罩或其它防护措施;

62、信道和工作地点、头顶与天花板是否留有适当的空间;

63、用人力操作的阀门、开关或手柄,在操纵机器时是否安全;

64、电动升降机是否有安全钩和行程限制器,电梯是否装有内部连锁;

65、是否采用了机械代替人力搬运;

66、危险性的工作场所是否保证至少有两个出口;

67、对噪声大的操作是否来取防止噪声措施;

68、为切断电源是否装安装电源切断开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79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