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指的是谁

三杨指的是谁,第1张

杨士奇、杨荣、杨溥。

1、杨士奇: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泰和人。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2、杨荣:杨荣(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建文二年(1400),杨荣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建文四年,朱棣进入南京,杨荣和解缙、杨士奇等一同迎附。

3、杨溥:杨溥(1372—144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他和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

三杨是指的是明朝三位内阁首辅,西杨杨士奇、东杨杨荣、南杨杨溥,三杨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被史学家视为名臣。

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为明朝做出很大的贡献。

三杨最大贡献应当就是确保大明的政治稳定了,从永乐朝开始,汉王朱高煦便有争储之心,与太子朱高炽展开了激烈争夺,虽然朱棣对朱高煦也是心有所向,但“三杨”却不避斧钺坚决反对改立太子,最终确保了明仁宗朱高炽的继位。

三杨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明朝建立以后,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渐渐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台阁体就是明代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就是三杨,杨士奇的代表作是《东里文集》,杨荣的是《杨文敏集》,杨溥则有《文定集》。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明代“三杨”组成的内阁班子,被称为明代最强内阁。他们的贡献在于:辅佐明仁宗继位、实现了明宣宗的抱负,在他们的治理下,明王朝盛世得以延续,这两位帝王的统治成为了在历史上为人称道的:仁宣之治。

首先,说下明仁宗继位,正是“三杨”的努力,朱高炽才顺利继承大统,避免王朝再次出现皇室内斗。当时的仁宗为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洪武二十八年被封为燕王世子。看似他将会顺利接班成为燕王,但朱棣明显不喜欢这个儿子:其一,朱高炽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有时出入还需要人来搀扶;其二,从小师从儒学大家,性格宽厚、仁爱,和朱棣这种狠人的性格实在是差得有点远。

当时的老二朱高煦深得朱棣喜爱,在靖难中作战勇敢,努力拼杀还曾得到过朱棣的暗示“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每个父亲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当朱棣取得天下,有意立储时,也犹豫万千,主要是朝中大臣分为了两派。文臣大部分支持立朱高炽,他们奉行”自古立长不立幼“的格言;而武将则支持自己在靖难的战友朱高煦。

虽然,经过再三考虑,选择了朱高炽为太子,但双方的争斗依然持续到了朱棣死亡之时。

期间,朱高煦一方数次占据上风,最危险的一次太子直接成为了光杆司令,主要东宫官员尽数被查办,其中就有”三杨“之一的杨溥。这位先生被抓进锦衣卫”诏狱“前后待了十年之久!在如此危险的境地,”三杨“不离不弃地支持着太子,努力稳定太子地位,经过他们的努力算是将太子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最后,当朱棣第五次北伐时,病逝在了榆木川。为了防止朱高煦谋反,杨荣亲自返回京师向太子朱高炽报丧,并会同其他人员一起准备太子登基事宜,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

其次,”三杨“辅佐明宣宗实现他的抱负。宣宗继位后,贯彻父亲的政策方针,恢复生产休养生息,不随意摊派减轻了农民负担。在他统治期间,内政边疆各种事务在”三杨“的治理下得到妥善处理,当然宣宗也给了内阁极大的职权,比如”“票拟”。这个权力是先由内阁对收到的各种奏折审阅,将处理意见附加到上面,之后上乘皇帝御览。

在他们的通力配合下,大明王朝国力蒸蒸日上。到了公元1430年,宣宗还再一次派出郑和出使西洋,宣示大明的威严。郑和下西洋,需要国力的支撑,本身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对于爱惜民力的宣宗来说,能如此做说明王朝国力已然足够支撑远洋的消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55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