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和wifi有什么区别?

无线网络和wifi有什么区别?,第1张

WIFI是无线网络的一种比如:星巴克、机场,都提供WIFI这种无线网络接入。比如:用手机或无线上网卡连接电脑也可以无线上网,但那是通过移动或联通的无线网络。

WLAN、Wi-Fi和WiMax的区别Wi-Fi产品被用于组建WLAN,而WiMAX产品主要用来组WMAN。

无线局域网(WLAN)指的是在一个小范围内,如办公室或家庭,一系列装置通过无线连接起来。三项WLAN技术都包含在从前的802.11标准中:红外线、跳频技术(FHSS)和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802.11b主要关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802.11a/g/n也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Wi-Fi是一种应用于802.11a/b/g/n产品的标准,是由Wi-Fi产业联盟(Wi-Fi Alliance)提出的。Wi-Fi产业联盟是一个促进不同WLAN融合的工业组织。

举例来说,所有的802.11g产品都实施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和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标准,但只有Wi-Fi标准产品证明了他们正确的支持了功能和选项的强制性子类。为创建一WLAN,企业,尤其是一些小企业和家庭用户可以购买Wi-Fi认证连接点(AP)和客户端(笔记本电脑、电话和打印机)。

客户端与最近的AP的距离不能超过几百米。大型建筑可以通过安装多个AP来进行连接。大多数WLAN都配置在室内,但WLAN也可以覆盖停车场、庭院或其他的本地户外空间。宽带无线城域网技术(WMAN)应用“最后一里”技术将用户站点和基站连接起来,为有线网络连接技术如DSL、电缆和光纤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选择。802.16标准定义了几种WMAN技术,它们在不同的频率、距离和速度下运行来提供宽带无线连接(BWA)。

从前的802.16关注固定的宽带无线连接(BWA),应用点到点的无线上行链路来连接用户站点和运营商网络以及因特网。

最近,802.16e修订版定义移动的宽带无线连接(BWA)来服务不在固定地点的用户站点,如用在汽车和火车上的笔记本电脑等。WiMax是一种由WiMAX论坛提出的一种应用于802.16产品的标准。运营商通过购买许可频段来运行WMAN,在城市、地区或其他特定区域内配置WiMAX基站。如果想使用WMAN,用户必须从运营商处购买无线服务。

举例来说,Sprint最近在巴尔的摩推出了一种叫做XOHM的WiMAX服务。在巴尔的摩城内外的用户如果想使用XOHM都必须购买一个WiMAX兼容装置并向Sprint付费。这是WLANs 和 WMAN一些最主要的不同点:• 可以在室内应用WMAN技术,但802.16协议主要适宜在户外使用。同样,也可以在户外应用WLAN技术,但802.11协议主要应用与室内网络。

可以使用许多密集排列的Wi-Fi AP来建立一个大的WLAN,但如果想应用无线技术覆盖几里地的范围,就要使用WMAN技术。另一方面,在用同一办公楼内的PC间使用WiMAX产品来进行沟通也会花费很高的代价并且很不实用,这也是WLAN技术被提出的原因。

Wi-Fi为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802.11)。 Wi-Fi第一个版本发表于1997年,其中定义了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的两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访问点(Access Point,AP)的协调下进行。

Wi-Fi为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802.11)。

Wi-Fi第一个版本发表于1997年,其中定义了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的两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访问点(Access Point,AP)的协调下进行。

1999年加上了两个补充版本: 802.11a定义了一个在5GHz ISM频段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4Mbit/s的物理层,802.11b定义了一个在2.4GHz的ISM频段上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1Mbit/s的物理层。 2.4GHz的ISM频段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苹果公司把自己开发的802.11标准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业界成立了Wi-Fi联盟,致力解决符合802.11标准的产品的生产和设备兼容性问题。 802.11标准和补充。

802.11 ,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 工作在2.4GHz)。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AC) 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802.11e ,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S) 的支持。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nteroperability) 。

802.11g,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

802.11h,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 和室外(outdoor) 信道(5GHz频段) 。

802.11i,安全和鉴权(Authentification)方面的补充。

802.11n,导入多重输入输出 (MIMO) 技术,基本上是802.11a的延伸版。

除了上面的IEEE标准,另外有一个被称为IEEE802.11b+的技术,通过PBCC技术(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 在IEEE802.11b(2.4GHz频段) 基础上提供2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个IEEE的公开标准,而是一项产权私有的技术(产权属于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也有一些被称为802.11g+的技术,在IEEE802.11g的基础上提供108Mbit/s的传输速率,跟802.11b+一样,同样是非标准技术,由无线网络芯片生产商Atheros所提倡的则为SuperG。

一个Wi-Fi联接点网络成员和结构站点(Station) ,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基本服务单元(Basic Service Set, BSS) 。网络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最简单的服务单元可以只由两个站点组成。站点可以动态的联结(associate)到基本服务单元中。

分配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 DS) 。分配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Medium) 逻辑上和基本服务单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开的,尽管它们物理上可能会是同一个媒介,例如同一个无线频段。

接入点(Acess Point, AP) 。接入点即有普通站点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统的功能。

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由分配系统和基本服务单元组合而成。这种组合是逻辑上,并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分配系统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

关口(Portal) ,也是一个逻辑成分。用于将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或其它网络联系起来。

这儿有3种媒介,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以及和无线局域网集成一起的其它局域网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们可能互相重迭。IEEE802.11只负责在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上的寻址(Addressing)。分配系统和其它局域网的寻址不属无线局域网的范围。

IEEE802.11没有具体定义分配系统,只是定义了分配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Service) 。整个无线局域网定义了9种服务,

5种服务属于分配系统的任务,分别为,联接(Association), 结束联接(Diassociation), 分配(Distribution), 集成(Integration), 再联接(Reassociation) 。

4种服务属于站点的任务,分别为,鉴权(Authentication), 结束鉴权(Deauthentication), 隐私(Privacy), MAC数据传输(MSDU delivery)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49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