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所用语种,官话是什么?

唐朝所用语种,官话是什么?,第1张

唐朝时官方语言是“河洛音”。

河洛话源头在中原河洛地区(黄河、洛水流域),现主要分布于闽南地区、闽东北及浙东南地区、潮汕地区和台湾省及海外华人聚居区。

这些方言还神奇般保留大量隋唐以前中原古汉语的面目,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能启开古音和韵律的宝库,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以福建方言中极具代表性的闽南语为例,它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精髓,尤其是唐宋时期的语音、词汇,而且它曾经还是唐朝通用的官方语言,这是国内外语言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

闽南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发音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学者考证,唐朝“安史之乱”时期,部分中原人为了避难,逃到闽南一带定居,唐朝官话在当地推广开来。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的语言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异变,而闽南地带一直保持着相对封闭的状态,当地普遍使用的唐朝官话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现在的闽南语。

扩展资料:

唐高宗总章2年(669),闽南少数民族发生动乱。镇守在泉州(今福建福州市)的陈政,“率府兵3600名,将士自副将许天正以下123员”前往讨伐,其中有固始籍将校数十人。

仪凤2年(677),陈政病故,,21岁的陈元光袭代父领兵。漳州设立后,陈元光进行了大规模经济、文化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漳州被称为乐土。

随着中原子弟来到漳州,唐朝的“官话”也传播到闽南,形成唐代汉语的“活化石”——“闽南话”。

据资料记载:说闽南话方言区除福建闽南外,还有台湾、广东的潮汕、海南的雷州话(闽南语系)、浙江的平阳、苍南等地以及东南亚一带均有民众使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洛话

唐朝时候的官话是洛阳读书音,不是陕西方言。

唐朝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音。隋唐都长安,并以洛阳为东都,此时中原及关中汉音在与各民族交融后已有所演变,融入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元素。

隋朝发明科举考试,直到唐朝一直延续洛阳读书音作为正音,为官者须会讲正音,也促使全国读书人学习官话传播正音。秦朝、隋朝、唐朝征服蜀国导致洛阳读书音迅速传播到西南地区。

扩展资料:

官话分类

1、北京官话又称华北官话,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可分为京师、怀承、朝峰、石克四片。使用人口约1500万。三声四调,古入声派入平、上、去声。

2、冀鲁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北大部、天津、山东北部和西北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广灵县,内蒙古宁城县,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冀鲁官话是除东北官话外,与北京官话最为接近的官话。主要特征是三声四调,古入声派入平、去声。

3、江淮官话分布于今江苏和安徽的大部、湖北局部、江西部分地区等地,江淮官话使用人口大约为7000万,其中主要分布于安徽省除蚌埠、江苏省除徐州一带以外的长江以北地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官话

唐朝的官方语言是以隋代陆发言编写的南朝江左吴音之金陵音的《切韵》音系归并方式为科举考试之分韵标准,以唐代关中秦音之长安音的《韵英》《韵诠》《考声切韵》音系为实际语音交流标准。

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之前曾下令,举国通用《韵英》音系,但是因为爆发了安史之乱,所以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后来,切韵的地位逐渐提高,直到宋代。《广韵》的诞生进一步奠定了吴音《切韵》反切的最终地位。

唐代以后,长安的重要地位也日渐消减,秦音也逐渐没落,但是在后世发展中,关陇方言仍保留《集韵》中记载的很多关中反切语音,与唐代长安音一脉相承。

拓展资料:

我国官方标准语早期称为雅言、雅音、通语、正音,明清称为官话,清代又开始称为国语,1956年改称普通话。清末编审国语及民国确定新国音以后,北京官话成为中国官方的标准语。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同时因政权的变迁、定都不同等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1.先秦时期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地带。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时期标准语的前身。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据专家称,周代文字学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古代的雅言(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阳,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洛阳话为标准音的。

2.秦汉时期

秦朝具体用什么语言无法考证。汉代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3.两晋和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汉代,以洛语为国语。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4.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中国,编《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国语为“汉音”,或“秦音”。隋唐都长安,并以洛阳为东都,此时中原及关中汉音在与各民族交融后已有所演变。

5.宋朝时期

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

6.元朝时期

元朝法定蒙古语为国语,后以元大都的汉语语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

7.明清时期

明以中原雅音为正,明前中原地区经多个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官话遂以南京音为基础,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约40万占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而南京官话则通行于整个明朝。

清初开始以满语为国语,随后汉语官话成为国语。清代早期,南京官话仍为汉语主流标准语,雍正八年清设立正音馆,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北京官话;而北京音是在元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相融的基础上,融入满族语音的一些要素而成。到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1909年清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即清末的国语。

参考资料:

胡安顺.音韵学通论 .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98.

贺巍.洛阳方言记略:方言,1984.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语文出版社,2003.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官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47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