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为什么不是阿拉伯国家

埃塞俄比亚为什么不是阿拉伯国家,第1张

埃塞俄比亚不是阿拉伯国家是因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位于非洲东部,所属非洲国家,只不过最早的居民是阿拉伯半岛移民而来的。埃塞俄比亚帝国(EthiopianEmpire)又称阿比西尼亚(Abyssinia),1270年到1974年间非洲东部的一个国家,是当代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和厄立特里亚的前身。阿比西尼亚帝国是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浪潮中,与利比里亚并列的仅有的两个保持了独立地位的国家,一直到二次大战后。和一般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意大利入侵(1936-1941)之前,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都一直保存下来,并未有受到殖民主义浪潮的吞噬。埃塞俄比亚帝国于1974年被门格斯图推翻。

 埃塞俄比亚帝国(Ethiopian Empire)又称阿比西尼亚(Abyssinia),是1270年到1974年期间非洲东部的一个国家。帝国是当代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和厄立特里亚的前身。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阿比西尼亚帝国是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浪潮中,与利比里亚并列的仅有的两个保持了独立地位的国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一般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意大利入侵(1936-1941)之前,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都一直保存下来,并未有受到殖民主义浪潮的吞噬。埃塞俄比亚帝国于1974年被门格斯图推翻。

作为东北非地区唯一的基督教国家,埃塞俄比亚曾经与周边的伊斯兰教政权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但基督教国家的身份却在殖民时代为埃塞俄比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欧洲国家出于道义没怎么侵略过它,而且还曾向该国提供了大量新式武器。虽然英法等国从埃塞俄比亚地区攫取了一些利益,但所罗门王朝一直都维持着独立地位以及还算有效的统治。

埃塞俄比亚的所罗门王朝,从建立之初就和周围的伊斯兰国家经常发生战争。由于埃塞俄比亚是基督教在东非的唯一飞地,因此所罗门王朝和伊斯兰国家发生战争时,受到了欧洲国家的支持。

1535年,所罗门王朝的阿比西尼亚时代,在受到来自索马里地区的伊斯兰教“圣战”大军入侵时,葡萄牙还提供了一批火绳枪,以及由克里斯托弗·伽马率领的远征队,由此可见欧洲对埃塞俄比亚的重视。

17世纪之后,所罗门王朝走向了“拜占庭化”的模式。犹如拜占庭帝国在其衰亡的最后几个世纪所表现出的情景一样,帝国逐渐呈现出没落衰败的景象。皇帝的权力相对下降,大省的公爵、总督和部落首领的地位上升。

所罗门王朝的衰落,一度引起了周边国家和欧洲列强的关注。英国派出一支远征军试图控制整个埃塞俄比亚,但是遭到了提奥多罗斯二世的顽强抵抗。最后英国人劫掠了宫廷财物,放弃了殖民埃塞俄比亚的计划。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刚刚完成统一。新生的意大利没赶上瓜分世界殖民地的好时候。等意大利有能力殖民的时候,全世界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无奈之下,意大利将目光投向了东非地区。

1890年,意大利军队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在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的领导下,在阿杜瓦战役中一举击溃意大利侵略军,维护了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并获得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认可。

阿杜瓦战役的胜利迅速传遍了世界,在海地、在黄金海岸、在美国和南非的黑人中激起了强大的种族自豪感,埃塞俄比亚成为全世界黑人知识分子和宗教领袖心目中的圣地。

十几个世纪以来,埃塞俄比亚帝国一直自居为基督教信仰在非洲大陆的惟一捍卫者。它不仅抗击了伊斯兰教国家几百年的战争,也多次打败意大利的殖民入侵,古老的埃塞俄比亚帝国成为非洲历史的骄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非洲古代25个帝国(王国)列表:

1. 马西纳帝国 (1818年至1862年),存在44年, 位于非洲西北部 ,由富尔贝人阿赫马杜•洛博,定都哈姆拉达希,常用语言为富尔贝语、班巴拉语。马西纳帝国是征服班巴拉帝国的产物, 于1826年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最后于1862年被图库洛尔帝国攻灭并取而代之。

2. 图库洛尔帝国 (1848年至1893年),又称塞古图库洛尔帝国,存在45年, 位于非洲西北部 ,由图库洛尔人乌玛•塔尔, 先后定都塞古、邦贾加拉,常用语言为富拉语。图库洛尔帝国是由1862年征服马西纳帝国而来的, 在1864年开国皇帝乌玛•塔尔去世那一年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不久即在1893年班巴拉部落与法国的合力围攻下灭亡。

3. 瓦塔斯王朝 (1472年至1554年),存在82年, 位于非洲西北角 ,由柏柏尔人维齐尔推翻马林王朝所建立,定都非斯,常用语言为阿拉伯语或柏柏尔语。瓦塔斯王朝控制摩洛哥北部,与南部的萨阿德王朝相对峙, 在约1511年疆域面积最大 ,1511年后由萨阿德王朝控制摩洛哥南部。瓦塔斯王朝面临葡萄牙王国与萨阿德王朝的南北夹击,最终在1554年最后一位国王去世后被萨阿德王朝所取代。

4. 汪达尔—阿兰王国 (439年至534年),存在95年, 位于非洲东北部沿海以及占据地中海中部分岛屿(如撒丁岛、科西嘉岛以及西西里岛全部等) ,由汪达尔人盖萨里克所建立,定都迦太基,常用语言为汪达尔语、阿兰语以及拉丁语。汪达尔—阿兰王国是由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阿兰人以及来自欧洲西北部的日耳曼民族汪达尔人一起在439年通过占领西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行省所建立的,属于欧洲民族迁徙影响的产物。 汪达尔—阿兰王国在约476年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此前曾一度攻破西罗马帝国都城罗马,汪达尔—阿兰王国最后于534年被东方的拜占庭帝国所征服。

5. 穆拉比特王朝 (1040年至1147年),存在107年, 位于非洲西北角与伊比利亚半岛南部 ,由柏柏尔人阿卜杜拉•伊本•雅辛(当时仅为一酋长身份)所建立,先后定都雅哥马特与马拉喀什,常用语言为阿拉伯语或柏柏尔语。穆拉比特王朝不但几乎统一了原伊德里斯王朝的领土,还在1076年征服了南方的加纳帝国, 于1097年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在1147年时其疆域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 。穆拉比特王朝还曾数次击败过北方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国家,最终于1147年被穆瓦希德王朝所攻灭并取代。

6. 穆瓦希德王朝 (1121年至1269年),又称阿尔摩哈德帝国,存在148年, 位于非洲西北角沿海地带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南部 ,由柏柏尔人阿卜杜勒•慕敏征服穆拉比特王朝所建立,定都穆瓦希德,常用语言为阿拉伯语、柏柏尔语、希伯来语以及非洲罗曼语。穆瓦希德王朝在1147年攻灭穆拉比特王朝并取而代之, 至12世纪后半期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疆域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 ,在13世纪初期四分五裂,最终于1269年被马林王朝攻灭并取而代之。

7. 萨阿德王朝 (1509年至1659年),存在150年, 位于非洲西北部 ,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谢赫所建立,定都马拉喀什,常用语言为阿拉伯语或柏柏尔语。萨阿德王朝在1509年统治摩洛哥南方,1528年后开始与瓦塔斯王朝分庭抗礼,并最终在1554年灭亡瓦塔斯王朝统一整个摩洛哥。萨阿德王朝 在1591年灭亡南方的桑海帝国,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曾击败北方葡萄牙王国的入侵,萨阿德王朝最终于1659年被崛起于南方的阿拉维王朝(即今摩洛哥王国)所攻灭并取代。

8. 阿尤布王朝 (1171年至1341年),存在170年, 位于非洲东北部、阿拉伯半岛西部以及米索不达米亚平原以东、安纳托利亚高原以南的西亚大片地区 ,由库尔德人萨拉丁推翻法蒂玛王朝所建立,总共定都开罗、大马士革以及哈马三地( 曾多次迁都回来),常用语言为阿拉伯语、库尔德语。阿尤布王朝是取代自北非的法蒂玛王朝,从建立之初就不断开疆拓土, 在1188年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12世纪时其最多人口可达720万人。法蒂玛王朝在1250年代蒙古西征中受损严重,其后更是受其控制,最终在1341年被其雇佣军马穆鲁克所推翻。

9. 伊德里斯王朝 (788年至974年),存在186年, 位于非洲西北角 ,由阿拉伯人伊德里斯一世(四大哈里发之一阿里的后裔)征服非洲西北部的柏柏尔人所建立,先后定都瓦卢比利斯、非斯以及哈加尔•纳斯尔,常用语言为阿拉伯语或柏柏尔语。伊德里斯王朝 在约820年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随后于828年第三位国王在位期间被一分为八,伊德里斯王朝从此变得四分五裂,并最终于974年被来自北方伊比利亚半岛的后倭马亚王朝所征服。伊德里斯王朝在中后期高度柏柏尔化,被视为摩洛哥国家 历史 的起点。

10. 马林王朝 (1244年至1465年),存在221年, 位于非洲西北角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南端一小部分 ,由柏柏尔人阿卜杜勒•哈克一世征服穆瓦希德王朝所建立,定都非斯,常用语言为阿拉伯语或柏柏尔语。马林王朝在 14世纪中期曾短暂控制过整个马格里布地区 ,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最终于1465年在“非斯民变”中被瓦塔斯王朝所取代。

11. 法蒂玛王朝 (909年至1171年),存在262年, 位于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西部、耶路撒冷地区以及占据地中海西西里岛地区 ,由阿拉伯人阿卜杜拉•马赫迪(其自称是阿拉伯帝国四大哈里发之一阿里的后裔)所建立,先后定都马赫迪耶、开罗,常用语言为阿拉伯语。法蒂玛王朝起源于今突尼斯地区,且很快便征服了整个马格里布地区, 最终在969年征服埃及地区后其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疆域面积为510万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为620万人 。法蒂玛王朝在1021年后逐渐衰落,最终在1171年被其大臣推翻,取而代之的是阿尤布王朝。

12. 桑海帝国 (约1340年至1591年),存在251年, 位于非洲西北部 ,由桑海人桑尼•阿里正式建立(此前的创始人不详),定都加奥,常用语言为桑海语。桑海帝国的前身为桑海王国,最早可追溯至7世纪时期,于约1340年攻灭了马里帝国取而代之,最终在桑尼•阿里在位期间(1464年至1492年)正式建立横跨西非的大帝国, 桑海帝国于1500年左右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疆域面积为140万平方公里 ,经历了桑尼王朝、阿斯基亚王朝两个王朝,至1550年疆域面积缩水至80万平方公里,最终在1591年被北方的萨阿德王朝所吞并。

13. 马穆鲁克苏丹国 (1250年至1517年),存在267年,位于非洲东北部、阿拉伯半岛北部 以及米索不达米亚平原以东、安纳托利亚高原以南的西亚大片地区 ,由突厥人伊兹丁•艾伯克(时为马穆鲁克雇佣兵身份)篡夺阿尤布王朝王位后所建立,定都开罗,常用语言为阿拉伯语、突厥语、切尔克斯语。马穆鲁克苏丹国前后分为巴赫里王朝与布尔吉王朝,1250年突厥人伊兹丁•艾伯克建立起了马穆鲁克苏丹国巴赫里王朝,1260年击败蒙古军队的侵略,至约1322年 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随后在1341年国内陷入混乱 ,最终在1382年被高加索民族切尔克斯人巴库克所推翻,建立起了布尔吉王朝。马穆鲁克苏丹国由于长期于蒙古的紧张韩国、帖木儿帝国作战导致国力受损严重,加上黑死病与蝗灾的侵袭、全球航海时代的来临,导致其国力日渐衰微,最终在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所吞并。

14. 丰吉苏丹国 (1504年至1821年),存在317年, 位于非洲东北部 ,由丰吉人奥玛尔•冬卡于1504年灭亡阿尔瓦国所建立,定都森纳尔,常用语言为麦罗埃语或努比亚语。丰吉苏丹国为游牧民族丰吉人联合阿拉伯人灭亡阿尔瓦国后所建立的国家, 于约1700年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1762年后内战不止,最后被北方崛起的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所征服。

15. 马里帝国 (1235年至1600年),又称曼丁帝国或曼迪联邦,存在365年, 位于非洲西部 ,由曼丁哥人松迪亚塔所建立,先后定都尼亚尼、康加巴,常用语言为曼丁哥语。 于约1350年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疆域面积约为129.49万平方公里 ,是当时西非最大也是最富裕的国家。1360年后随着马里帝国内乱的发生而导致其国力严重下降(1380年时疆域面积尚有110万平方公里,至1500年仅剩40万平方公里),实际丧失了帝国地位,从其领地独立出来的加奥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桑海帝国,后者在1545年洗劫了马里帝国的首都并实际取而代之了其帝国地位,最终马里帝国在约1600年分裂为三个小国而宣告灭亡。

16. 阿拉维王朝 (1631年至今),即今摩洛哥王国,目前已存在389年, 位于非洲西北角 ,由阿拉古人穆莱•阿里•谢里夫所建立,先后定都非斯、梅克内斯后、非斯以及拉巴特,常用语言为阿拉伯语、柏柏尔语、哈桑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阿拉维王朝创建于1631年,此时北方的萨阿德王朝尚在,1659年阿拉维王朝攻灭北方的萨阿德王朝重新统一了摩洛哥, 在约1727年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如今阿拉维王朝摩洛哥王国的疆域面积为44.65万平方公里 (不包括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后于1844年至1912年、1912年至1956年先后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在此期间以摩洛哥苏丹国的形式存在)与保护国,1956年后脱离法国控制独立至今。

17. 马拉维帝国 (约1400年至1883年),存在约483年, 位于非洲东北部 ,由马拉维人阿马拉维建立,定都莫桑比克,常用语言为马拉维语。马拉维帝国的早期 历史 不详,国名来自于开国国王阿马拉维, 在1650年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最终在1883年被英国所征服。

18. 古迦太基 (前650年至前146年),存在504年(公元前308年之前为 王国 ,公元前308年之后为 共和国 ,仅仅只是政体有所改变,其余均一脉相承), 位于非洲北部沿海、伊比利亚半岛南端以及占据地中海中部分岛屿(如撒丁岛与科西嘉岛全部、西西里岛西部等) ,于约650年从腓尼基殖民政权中所独立出来,开国国王不详,定都迦太基,常用语言为布匿语、腓尼基语以及柏柏尔语等。古迦太基在公元前308年国王被害后由王国转变为共和国, 在约前264年即希腊—布匿战争结束后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随后又在与罗马共和国的“布匿战争”中国力受损严重,最终在前308年被罗马共和国所征服。

19. 博尔努帝国 (1380年至1893年),存在513年, 位于非洲中北部 ,由卡努里人赛德建立(加奈姆帝国的流亡皇帝),定都恩加扎尔加穆,常用语言为卡努里语。博尔努帝国为加奈姆帝国的末代皇帝流亡至博尔努地区所建立的, 至17世纪初期时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1892年时博尔努帝国即将灭亡时其疆域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0万人,最终在1893年被法国吞并。

20. 刚果王国 (1395年至1914年),存在519年, 位于非洲中西部 ,由刚果人卢肯尼•卢阿•尼米所建立,定都姆班扎刚果,常用语言为刚果语、葡萄牙语。刚果王国是由农业部落历经数百年演变而来的, 在约1650年代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为12.9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0.92万人 。刚果王国在1665年被葡萄牙王国击败后四分五裂、名存实亡,后虽于1769年再度得到统一,但繁盛不如往昔,接着在1857年又成为葡萄牙的保护国,最终于1914年为葡萄牙所吞并。

21. 加纳帝国 (约700年至约1240年),存在约540年 ,位于非洲西北部 ,开国皇帝为加纳人卡亚•马甘•西塞,定都库姆比•萨利赫,常用语言为索宁克语、马林克语以及曼德语。加纳帝国其建国史可上溯至公元300年前后的古加纳王国, 后于8世纪崛起为强盛帝国,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至9至11世纪达到极盛时期。加纳帝国实际上为为一商业帝国,后于1076年受到北方的穆拉比特王朝攻击,国力受损与疆域下降严重,最终在约1240年被马里帝国所吞并。

22. 加奈姆帝国 (约700年至1380年),存在约680年, 位于非洲中北部 ,由卡努里人谢夫所建立,定都恩吉米,常用语言为卡努里语、泰达语。 加奈姆帝国在约1200年时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疆域面积达77.69万平方公里 ,最后由于国中内乱而导致其于1380年灭亡,但流亡的国王在博尔努地区复建立起博尔努帝国。

23 .埃塞俄比亚帝国 (1270年至1974年),又称阿比尼西亚帝国(1914年之前国名为阿比尼西亚帝国,之后则为埃塞俄比亚帝国),存在704年, 位于非洲东北部 ,由阿克苏姆帝国皇族后裔马拉•塔克拉•海马诺特取代扎格维王朝所建立,定都亚的斯亚贝巴,常用语言为阿姆哈拉语。1270年,原阿克苏姆帝国(约100年至约940年)的皇族后裔马拉•塔克拉•海马诺特取代扎格维王朝建立起了阿比尼西亚帝国, 在18世纪中叶约1768年“王子时代”爆发前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 至18世纪中叶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1856年阿比尼西亚帝国再度得到统一,但随后不久便遭到英国与意大利的入侵,终于在1936年至1941年之间短暂地沦为意大利的殖民地,重新独立后改名为埃塞俄比亚帝国,最终在1974年被其下属军官所推翻。

24. 阿克苏姆帝国 (约100年至约940年),存在约840年, 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南部 ,由埃塞俄比亚人佐斯卡莱斯建立,定都阿克苏姆,常用语言为格厄兹语(古埃塞俄比亚语)。阿克苏姆帝国的早期 历史 不详,至国王埃扎纳在位期间(320年至360年) 疆域扩张至巅峰状态,350年时疆域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当时整个埃塞俄比亚高原、阿拉伯半岛南部以及麦罗埃地区皆为其领土) ,曾与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结盟,后来随着与商路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垄断以及生态环境恶化而不断衰落,最终于10世纪时灭亡(推测可能是被南方的埃塞俄比亚帝国所占)。

25. 库施帝国 (前1070年至350年),又称库施王国,存在1420年, 位于非洲东北部 ,约前1070年从古埃及王国中独立出来(目前已知的最早库施国王为前8世纪中期统一库施地区的努比亚人阿拉拉),先后定都科尔玛、纳帕塔、孟菲斯、那帕塔(迁回)以及麦罗埃,常用语言为麦罗埃语或努比亚语。库施帝国前8世纪中期统一了库施地区, 继任者更是于前750年、前712年先后征服上下埃及地区并建立埃及第二十五王朝为其疆域扩张巅峰 。前661年,库施帝国被亚述帝国所击败,重新退回努比亚地区,疆域急剧收缩,库施帝国在重新退回努比亚地区并定都麦罗埃的期间文化经济水平达到巅峰状态,曾受到罗马帝国重创,最后于350年被东方崛起的阿克苏姆帝国攻灭。

注:古埃及王国由于王朝多达31个,极其众多,在此不再赘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41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