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重的简介

沈重的简介,第1张

沈重(500—583),字子厚,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幼孤,谦逊好学,博览群书,尤精《诗》、《礼》及《左氏春秋》。

初仕南朝梁,历任五国常侍、国子助教、五经博士、中书侍郎、江陵令等职。继事后梁主萧登,任都官尚书,领羽林监。北周武帝闻其名,以厚礼聘至周都,诏令其讨论“五经”、校定钟律,授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露门博士。

北周建德末年,坚辞回西梁,任通直散骑常侍、太常卿。学业精深,讲述经义,为儒林所推重。

史籍记载

沈重,字德厚,吴兴武康人也。性聪悟,有异常童。弱岁而孤,居丧合礼。及长,专心儒学,从师不远千里,遂博览群书,尤明《诗》、《礼》及《左氏春秋》。梁大通三年,起家王国常侍。梁武帝欲高置学官,以崇儒教。中大通四年,乃革选,以重补国子助教。

重学业该博,为当世儒宗。至于阴阳图纬,道经释典,靡不毕综。又多所撰述,咸得其指要。其行于世者,《周礼义》三十一卷、《仪礼义》三十五卷、《礼记义》三十卷、《毛诗义》二十八卷、《丧服经义》五卷、《周礼音》一卷、《仪礼音》一卷、《礼记音》二卷、《毛诗音》二卷。

以上内容来自 百度百科-沈重

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经,战地记者,原籍浙江省吴兴县人,中共党员。身有残疾,一目失明。 1936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土木系求学。

1938年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晋区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察哈尔日报社副社长、张家口日报社社长、察哈尔省中共雁北地位常委、宣传部长。

太原市建设局局长以及山西省建设厅厅长、中央建工部华北工程局局长、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太原市副市长等职。

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沈重作品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11月,抗战时期的战地报道《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后改名为《狼牙山五壮士》入编小学语文课本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课文。

2、迎泽大桥-新中国初期公路桥之最

建国初期,作为太原市建设局局长及总指挥主持了当时太原市市政建设历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项目、也是中央政府对太原市的首次投资—太原市迎泽大桥,该桥是当时全国新建的最长的公路桥,堪称太原市市政建设工程历史的杰出范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沈重

《庆余年》沈重绝对是北齐的重臣,身为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虽然官职不高,可是能监控朝内所有的人,忠于北齐和太后,精明内干,可是最后死于范闲的设计中,最后身死的时候引起很多观众的不舍,虽然是反派可还心中不舍。

其实沈重的死表面上看范闲利用北齐的贪钱和上杉虎的挑拨,最后导致众叛亲离被上杉虎所杀,可是实际说来还是因为他对北齐的忠心,因为范闲假装走私的消息,让北齐上至太后下到朝臣和锦衣卫都以为这样不仅可以得到金钱,还能用这个弱点来控制范闲一举多得。

但是沈重却老谋深算,能看内库走私给二皇子和长公主让他们招兵买马给南庆会带去更大的隐患,这个隐患一旦爆发,可能会让南庆一下子瘫痪,可是这个原因他对谁都没说,只是自己死守,所以引起太后的不满,加上上杉虎的假装投诚,进一步挑拨沈重和太后的关系,导致太后彻底对沈重失去了信任,失去了指挥使的官位,当然这其中也有范闲和小皇帝的推波助澜。

不过这个计划却有很大的bug呢,既然沈重这么忠心于北齐而不是太后,那么沈重完全可以带着指挥使这股力量投靠小皇帝啊,上杉虎都能投靠太后,沈重为何不投靠小皇帝呢,说出不支持和范闲做走私的缘由,以沈重的能力肯定会得到小皇帝的重用啊,而且本来就忠于北齐。

按照沈重的性格完全不是问题啊,结果沈重完全是一意孤行,特别是被撤职之后还利用自己的私人力量,要对范闲进行截杀,结果事情败露,加上自己妹妹的阻拦,最后用二皇子的走私对象换取妹妹的活路,结果又出卖了北齐的利益,所以综合来讲,沈重爱北齐有限,对于太后忠诚倒是真的,可是锦衣卫就是太后的鹰爪,结果还对太后摔脸色,难道没有一点常识吗?

沈重这个人总体来说,虽然戏份不重,可是人物层次饱满,对待敌人可谓是狡猾阴狠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可是对于自己的妹妹可谓是宠爱到了极点,以及为人忠诚,有点持才傲物所以最后凄惨的下场也是跟着有很大的关系,最后押解回去的途中,被上杉虎当街杀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39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