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正式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人是谁?

历史上正式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人是谁?,第1张

1912年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由于当时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魏格纳根据非洲西部海岸和南美洲东部海岸在海岸线形状、地层构造、岩相、古生物等方面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的资料,推断地壳的硅铝层是漂浮在硅镁层之上的,并设想地球上的所有大陆和岛屿,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周围是辽阔的海洋。

后来由于天体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使泛大陆发生崩解,分裂成几大块,在硅镁层上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今日地球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陆漂移说

早在1620年的时候,英国哲学家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遗憾的是,他只是将自己关于两块大陆的想法说了出来,而没有试图去寻找证据,来证实两岸曾经是相连的。

在培根之后将近300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认真思考过,为什么大洋两岸的陆地竟可以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最终,历史将荣誉授予了一位德国人。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身体欠佳,躺在病床上。百无聊赖中,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凸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大陆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自此往南,巴西海岸每一个凸出部分,恰好对应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反,巴西海岸每一个海湾,在非洲西岸就有一个凸出部分与之对应。他的脑海里突然掠过这样一个念头:从前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没有大西洋,它们是不是曾经贴合在一起,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

第二年,魏格纳开始搜集资料,通过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结构、古生物等的相似性来验证自己的设想。他考察了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结果令人振奋: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暗示了北美洲与欧洲以前曾经“亲密接触”;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褶皱带,其东北端没入大西洋,延至对岸,在英国西部和中欧一带复又出现;非洲西部的古老岩石分布区可以与巴西的古老岩石区相衔接,而且二者间的岩石结构、构造也彼此吻合;与非洲南端的开普勒山脉的地层相对应的,是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中的岩石。

随后,魏格纳又考察了大量岩石中的化石、古代冰川的遗迹、珊瑚礁等古气候标志,所有这些都支持他的想法。有了充分的证据,1915年,魏格纳审慎地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海陆的起源》呈现给世人。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古代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并且是惟一的,它称为泛大陆,那时还没有大洋。以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分裂的大陆之间出现了海洋,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大洲。

观察一下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南美洲的东海岸与非洲的西海岸非常吻合,好像是一块大陆分裂后、南美洲漂出去后形成的。1620年,著名的法兰西斯·培根道出了这一事实。此后,法国的普拉赛、德国的洪堡都认为诺亚洪水时两块大陆分离,原先的大西洋只是一条大河,诺亚方舟就行驶在这条河中。

证明两块大陆是连在一起的而不是分开的,还有斯奈德·佩利格里尼。他在1858年写的《地球形成及其奥秘》一书中指出欧洲和北美的煤层中有相似的植物化石,并画出两幅大陆拼命图说明两块大陆分离前后的状态。1908年,泰勒为说明现代山脉的起源而提出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大陆壳像冰盖一样缓慢滑动,欧亚大陆南移,受印度半岛阻挡而形成帕米尔、喜马拉雅等强烈褶皱带;在东南亚,因阻力不大而形成马来亚岛弧。贝克在1911~1928年间多次论证大西洋两岸山脉的拼合是由于大陆漂移所造成的。

在学术界影响力最大的大陆漂移说是阿尔弗雷格·魏格纳提出的,他被称作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1915年,魏格纳发表“大陆及海洋的起源”,充分论述大陆漂移的证据。他认为,全世界最初只有一块大陆,称泛大陆。硅铝层比硅镁层轻,就像冰山漂浮在水面一样,又因为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南、北美洲相对非洲大陆是后退的,而印度和澳大利亚则向东漂移了。泛大陆的解体始自石炭纪,经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多次分裂漂移,形成了现代人们所熟知的七大洲和四大洋。

魏格纳大胆地描绘了一幅莱伊尔的渐变论无法想象和接受的海陆构造变动的图案,因而遭到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对和抨击。魏格纳并没有就此停止研究,而是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为此他两次去格陵兰考察,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仍然有漂移运动,漂移速度大约为每年1米。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队伍迎着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团队成员大都失去了信心,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最后终于成功到达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日,他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然而,在返回的途中,他却失去了踪影。直到第二年4月,人们才发现他的遗体,他已经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30年代初,大陆漂移的说法几乎完全消失了。即使在美国,讲授大陆漂移说的教授也会被解聘,当时的状态可谓是逆莱伊尔者亡。唯一信奉大陆漂移说的人位于南半球,因为南美、非洲、印度和西澳冰川分布的事实使人们不能不相信这四个大克拉通最初是相连的,被称为冈瓦纳大陆(也称南方大陆)。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在充分吸收其他学派(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基础上,结合当时诸多新的地质构造理论,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他把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学说使魏格纳生前一直没有解决的漂移动力问题得到了完美解释。随着板块运动被确立为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地学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大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海洋时而扩张、时而封闭,这幅图景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确实相信,从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到板块学说的确立,构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现代地学领域的伟大的革命,人们也终于承认大陆漂移说并非子虚乌有,而是真正存在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34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