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是几线城市?

四川绵阳是几线城市?,第1张

绵阳是三线城市绵阳,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中国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成渝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东邻广元市、南充市;遂宁市南;西接德阳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陇南市接壤。位于北纬30° 42′—33° 03 ′,东经103° 45′—105° 43′之间,总面积20,200平方公里。下辖5县3区1市,主管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公室。

绵阳有22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县城。后来因地处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在边山遗址出土;这里是诗人李白、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出生地,是雷祖、黄帝的丝绸之母的故乡,是夏朝创始人大禹的出生地。被誉为“福乐之乡、西部硅谷”,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是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发展中心、中国航空发展集团四川燃机研究所等18个国家级科研院所。享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等荣誉。

截至2021年底,绵阳常住人口488.3万人。2021年,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50.2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52.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20.32亿元,第三产业结构为11.3: 40.4: 48.3。

绵阳是几线城市呢?很多网友对绵阳并不是很了解。本文我将为你介绍绵阳的城市等级划分。那么绵阳到底属于几线城市呢?一起来阅读本文绵阳城市划分的相关知识吧。

一、绵阳城市常住人口划分标准

绵阳常住人口数量为:481.09万,属于大城市

城市等级划分一般以城市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小城市:城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市为小城市

中等城市:城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大城市:城市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特大城市:城市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城市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市为超大城市。

二、绵阳是几线城市

绵阳市是三线城市,隶属于四川省,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

三、绵阳城市简介

绵阳市,隶属于四川省,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介于北纬30°42′—33°03′、东经103°45′—105°43′之间,总面积20248.4平方千米。

自汉高祖二年(前201年),西汉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州郡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

截至2016年,绵阳市下辖3区、5县、1县级市,常住总人口481.0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0.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96.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4.0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20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9.0:35.7。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七大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 、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绵阳还不是新二线城市,但绵阳会成为四川省内第一个成为二线城市的地级市,因为绵阳是四川省中排名第二的城市,而且还是四川唯一的三线城市,晋升二线要比宜宾、德阳的希望大。

绵阳市辖5县3区1市。5县为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3区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1市为江油市。

绵阳位置区域:

绵阳别称“中国科技城”,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市。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

绵阳介于北纬30°42′—33°03′、东经103°45′—105°43′之间。绵阳市地势为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地形起伏很大。绵阳市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28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