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的种类

笛子的种类,第1张

笛子有曲笛、梆笛、口笛、蒙古笛、维吾尔笛、藏笛、侗笛、玉屏笛等种类,管乐器中笛子还分为短笛、长笛、风笛、直笛、陶笛。笛子是古老的传统乐器,现在常用于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族乐团、戏曲、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

一、曲笛

1、曲笛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称为班笛、市笛或扎线(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D调或C调乃至降B调,管身粗而长。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

2、曲笛广泛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非常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是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3、曲笛在演奏中以各种装饰手法,如“唤音”、“迭音”、“倚音”、“颤音”等为多用,一般忌用强吐和断奏。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不可过猛过急。

二、梆笛

1、梆笛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这种笛子一般分为F调梆笛、G调梆笛、A调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2、梆笛(高音笛)流行于北方,主要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在演奏当地色彩的乐曲(包括各种地方戏曲)时,以“历音”、“滑音”、“吐音”、“花舌”等最为多用。

3、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如郿鄠、秦腔、蒲剧、河北梆子等,只要多吹一吹这些欢曲音乐,就能熟悉北方笛子的一些传统演奏方法。

三、口笛

1、经考证口笛在我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并有出土实物,但将它推陈出新,正式搬上舞台,登上音乐的大雅之堂,是20世纪70年代。上海民族乐团的俞逊发把自己改进的口笛首先运用于独奏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很多青年演奏者,喜吹爱好,而且,又有不少人对口笛进行了以自己使用为主要目的的某些改进。不断丰富着它的表现力。

2、口笛五花八门,有2孔和5孔口笛,7孔口笛。有按音位的对称,以中心开吹孔的,也有的以在比二的比例开吹孔的。有的开孔为了转调方便,有的则为增加音域。

3、现代一般口笛,就其音域而言可达2个8度,但就其音程、音阶而言,有些音又是不易发出或者发音非常不准。由于它的制作简单,造价比较低,携带方便,以及它的特有风韵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四、藏笛

1、笛子在藏族过去不非常流行,但也有一些民间艺人吹得比较好,他们多用中音笛,在吹奏方法上,很多地区是模仿二胡奏法和人声唱腔。

2、藏笛的特点是在1拍时间内,有2个同度的8分音符连续进行时,一般都给每拍的第1个音加上1个上方3度(有时是上方2度)的装饰音(上倚音的吹奏方法),在第2个音上加1个下方2度的装饰音(下倚音的吹奏方法)。

3、凡是连续4个以上的16分音符,多是2个音符吐吹一下,很少用长连线或者吐音断奏。乐句或小节开头脑第一个音,很多时候用指颤音(2度或3度)。但是这种指颤音与一般指颤音不同,它要求手指尽量低抬,动作很快,有些近似波音的效果。

五、侗笛

1、侗笛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区比较流行。它的音色优美,明朗而不浮华,甜美而不消沉,反映了侗乡的幽幽杉林,清清流水的山川风光,音响近似竹笛与洞箫之间。

2、侗笛之所以能形成那种特有的声响效果,关健就在于笛头的吹口。它不像竹笛是横吹的孔吹乐器,主要是依靠吹口(吹嘴)来发声。

3、侗笛一般长约30cm,内径为1.3cm,共开6个音孔。从吹口顶端至六音孔约为14cm。各音孔间的距离基本相等。民间流行的侗笛都无有严格要求,一般较多用的是D调、E调和F调。每支侗笛的音域约在10-12度。

4、演奏侗笛时多采用一口气到底的吹法(鼓腮换气法),这也就是它的所难之处。其它演奏技巧是不难掌握的,只要有吹笛子的技能,运用侗笛就比较简单。

六、玉屏笛

1、玉屏笛产于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是用当地的小水竹制成,笛身为椭圆形,外表刻有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或诗文等图饰,工艺精细。

2、成对的雌雄笛更为著名,雄的笛管稍粗,上面刻有“腾龙”;雌的笛管略细,发音明亮,上刻“彩凤”。这种龙凤对笛,在工艺上颇具特色。

曲笛、梆笛、蒙古笛、维吾尔笛、藏笛、口笛、侗笛、玉屏笛、管乐器等。

1、曲笛

曲笛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笛”,是一种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的乐器,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2、梆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间乐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3、维吾尔笛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明快、火热。多用高音笛子,一般不用笛膜,或将笛膜贴得很紧(有时也用松膜效果)。在吹奏方法上一般运气较猛,冲力较大,强弱对比特别明显。最多的技巧是“急滑音”和一些装饰性的如“倚音”、“赠音”、“唤音”等等。此外“花舌”和“吐音”也常常使用,而且多半要求吐得断顿有力。

4、口笛

口笛——中国竹笛家族中个子最小的一员,最早可追溯到 7000~8000 年前的河南 贾湖舞阳骨笛和浙江河姆渡骨哨,这类骨笛、骨哨大多采用动物的骨头制作而成。与远古 的骨笛、骨哨相比,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口笛大多数采取红木、塑料、竹子等材料制作而 成,音色、音量、外观形制都与之有较大差别。

5、侗笛

侗笛,是侗族独特的吹口气鸣乐器。侗语称介各、济各斯。又称各笛、草笛。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黔、桂、湘三省毗邻的广大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笛子

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发展至今种类繁多;按照形制分可分为: 倍低音弯管笛(民族乐队伴奏)低音笛,曲笛(婺剧音乐)、梆笛 (梆子戏or二人台音乐)、高音笛 、定音笛、平均孔笛(昆曲专用)、口笛、接铜调音笛、加孔加键笛(十二平均律)、八孔笛(十二平均律)、加嘴七孔笛(筒音3 ,6)、滑音七孔笛(筒音5)、十孔笛(十二平均律) 每种笛子下面按调性分又有:倍低音g调笛 、倍低音f调笛、大c低音笛 、大升c低音笛 、大d低音笛 、大e低音笛 、大降e低音笛 大f低音笛 、大g低音笛、a调曲笛 降b调曲笛 、b调曲笛 、c调曲笛 升c调曲笛 、d调曲笛、e调中音笛 降e调中音笛、f调梆笛 、g调梆笛 a调梆笛 、b调梆笛 、降b调梆笛 、c调高音笛 、升c调高音笛 、d调高音笛 以上都是演奏意义的 还有一些具有收藏意义的例如筱笛 玉屏笛 大笒 小笒 潮尔笛等 就不多加赘述 其收藏价值大于演奏价值 一般用不到 普通人也只能在博物馆看见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23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