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巴士底狱

名词解释巴士底狱,第1张

巴士底狱”原名“巴士底要塞”,“巴士底”在法文中意为“城堡”,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是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4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到18世纪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它始建于14世纪,建成初期是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巴黎城门前。

后来因巴黎市区的不断扩大,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也因此于14世纪末被改为王家监狱,专门关押政治犯,巴士底要塞也成为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也就有了后来“巴士底狱”的名字。文学家伏尔泰就曾被关押于此。

18世纪末,它是控制巴黎的制高点,自亨利四世后,法国国王在里面驻扎了大量军队。

1789年7月14日,它被反对法国王室专制的奋起反抗的巴黎市民所摧毁,现今原址已被巴黎市区东部的巴士底广场的七月革命烈士碑所取代。

巴士底狱占地面积约2670平方米,有8座高约100英尺的塔楼,塔楼间由高24米宽3米的城墙相连,城墙上还配有15门重炮;城堡四周被一道宽26米深8米的壕沟所围,只有一个吊桥与外界连接。它曾一度被视为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

现代的法国历史学家对于“巴士底狱”给予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当时的巴士底狱实际上是全法国生活条件最好的一个监狱,并且还是巴黎人民所畏惧的王朝的象征。”

巴士底狱是发生在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巴士底狱监狱的武装起义事件,那么你了解攻占巴士底狱的事件吗?下面由我为你介绍攻占巴士底狱事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介绍攻占巴士底狱事件

攻占巴士底狱简介,攻占巴士底狱是发生在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巴士底狱监狱的武装起义事件,攻占巴士底狱在法国大革命中影响深远,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进程之一。

攻占巴士底狱简介介绍,巴士底狱是十四世纪建造,关了跟多 政治 犯,是封建王权的象征,一直到十八世纪都是被法国封建王室控制。凡是反对封建统治的人都被关押在巴士底狱,这里关押了很多著名的大人物,但是到了攻占巴士底狱事件之前,整个巴士底狱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政治犯,有的是 神经 病,有的是重大恶性案件处刑者。一七八九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从巴黎开始法国各个城市纷纷效仿武装夺取管理权,并且成立国民自卫军,掌握议会大权。

攻占巴士底狱简介还有介绍巴士底狱的一些情况,巴士底狱也是一座防守要塞,是查理五世在十四世纪建造的,依托的是 军事 堡垒的结构图,现如今已经成为法国的一座 历史 博物馆,矗立在那里记录着这段历史的浮沉变化。原有的巴士底广场已经被拆除,现如今立着一根铜柱,纪念法国大革命推翻帝制的事件。

攻占巴士底狱在历史上还是正面评价居多,人们给与巴士底狱一些中肯评价,当时的巴士底狱是法国条件最好的监狱,人们攻击巴士底狱是为了获取巴士底狱的武器装备。以上就是攻占巴士底狱的简介。

介绍攻占巴士底狱的历史背景

攻占巴士底狱的历史背景有政治背景和思想背景,当时的西方 资本主义 经济和资本主义思想渐渐萌芽,世界正在经历第二次大变革,生产力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改变着生产关系,人们对于废除帝制有着迫切的需求,巴士底狱代表的封建统治标志就成了首先被民众攻击的目标。

先看攻占巴士底狱背景中的政治方面,征收新税。一七八九年五月五日,为了能够增加国家 税收 ,被中断一个多世纪的法国三级会议重新召开,出席会议的人员构成有第一阶级宗教代表二百九十一名,第二阶级新贵族代表二百七十名,第三阶级代表五百七十八名。三级会议的召开,限制了王权,但是最后并没有达成共识,帝制影响依然存在。六月十七日,三级会议即国民会议 决定 要求使用各种手段来阻止王权,法国其他城市纷纷表示支持,这就看出来攻占巴士底狱是历史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之下,攻占巴士底狱势在必行。

再来看看攻占巴士底狱历史背景的思想方面,思想上的变革和宗教变革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但是呈现出来的结果却有共通之处,波及的范围广,效果最深刻,法国大革命和攻占巴士底狱的思想背景就是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十八世纪上半夜,以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启蒙运动深入人心,势不可挡。这些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一些列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让人们逐步接受资本主义思想,反对封建帝制,为攻占巴士底狱提供了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12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