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的读音

微的读音,第1张

微字读音为:wēi。

基础释义:1.细小;轻微:细~。~风。谨小慎~。相差甚~。

2.(某些计量单位的)百万分之一:~米。~安。~法。

3.衰落:衰~。

4.精深奥妙:~妙。~言大义。

5.稍微;略微:~感不适。面色~红。

微字造句:

1、放射性废料管理委员会本身只是一连串处理核废料问题的委员会之一;到底在哪里建立这么一个储藏库呢?这个细微的问题难倒了之前的提出所有尝试的人

2、在幽微的咖啡馆里,芳华再次用她的倔强为自己的迷途打开了一个微光的出口。

3、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

4、一滴水足够教一盆盛得满满的水溢出来,一个轻微的过失能够给那种罪恶多端暂逃法网的人带来惩罚。

5、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

6、她做过细微的翘眉,下巴减脂,前额与眉头去皱,并在脸颊、鼻唇沟和嘴唇上注射脂肪。

7、最好是娴静地招呼那熹微的晨光,不必忙乱地奔向前去,也不要对落日忘记感谢那曾晨光之垂死的光明。

8、爱一个人,把自己变得卑微,而只要对方流露稍微的一点点好,就会在心里无限放大,成为盛大的欢喜。

9、我明白我的角色,只能拥有做配衬的资格,你是被爱我是卑微的,凭什么再去赖着。

1、“微”字读音为:“wēi”。2、释义为:细小、衰落、精妙、隐匿等意思。3、组词有:微风、微笑、细微、微弱、稍微等。

微,汉字常用字(一级字),读作wēi,形声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本义是隐蔽、隐匿。引申有秘密地、侦察、精妙深奥、昏暗不明、细小、少、衰落、无等意思。形声字。甲骨文字形从攴、声。右旁从“攴”,攴为打击,於此表示修剪整理。字形相合表示修剪整理头发。金文字形有的承袭甲文的结构,另外也有将“攴”省变为“又”,左旁又增“彳”形。战国文字形体略有省变。

至篆文,则将头上发形改作斜笔的“山”形,并分歧成两字:一字是从彳、声的“微”,另一字则是保持甲骨文。隶书则定为从彳、从攴,并改发形为“山”。现代汉语楷书则据篆文之形定作“微”。在六书中属於形声兼会意。规范字作“微”。说文·人部》:“散,妙也。从人,从支,岂省声。”高鸿缙《散盘集释》:“敞应从支、长会意。长为_字最初文??鬈既细小矣,支之则断,而更微也。”微本义为隐蔽、隐匿。《说文》:“微,隐行也。”《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杜预注:“微,匿也。”孔颖达疏引郭璞曰:“微谓逃藏也。”引申有秘密地、侦察、精妙深奥、昏暗不明、细小、少、衰落、无等意义。也常作副词,表程度,相当于“稍微”。或表示否定,相当于非,不是。或通“徽”,义为善。又或通“尾”,交尾。

拼音:wēi。部首:彳。组词:卑微、防微、杜渐、谨小、慎微、略微、轻微、稍微、缩微、体贴入微、微薄、微波。

“微”,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见于秦系简牍中,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微”的基本含义为小,细小,如细微、轻微;引申含义为少,如稍微、微笑。此外,“微”还表示衰落,如卑微、微贱。

在日常使用中,“微”也常做动词,表示隐秘地行走,如微行。

“微”,初见于秦系简牍中,常用以指“微小”义,如《诗经》“遵彼微行”,“微行”即小径。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微”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非切,音薇。【尔雅·释诂】幽微也。【易·系辞】知微知彰。【书·大禹谟】道心惟微。

又【广韵】微,妙也。【礼·礼运】德产之致也精微。

又【说文】隐行也。【史记·秦始皇纪】微行咸阳。

又【广韵】细也。【孟子】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

又【玉篇】不明也。【诗·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韵会】衰也。【诗·小雅】式微式微。【笺】微乎微者也。【史记·杞世家】杞小微。

又【韵会】贱也。【尚书序】虞舜侧微。

又【尔雅·释诂】匿微也。【注】微谓逃藏也。【左传·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注】微,匿也。

又【尔雅·释诂】蔽,微也。【晋语】公子重耳过曹,曹共公闻其骈胁,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注】微,蔽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08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