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形式逻辑

什么叫形式逻辑,第1张

形式逻辑”就是指传统逻辑,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由于本质上“形式逻辑”是知性逻辑,所以现代数理逻辑没有超出“形式逻辑”即传统逻辑的范畴。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是形式逻辑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工具论就没有形式逻辑。

逻辑研究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评价和构造论证的能力。因为这个原因,逻辑为现代大学的教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定义

“形式逻辑学”是关于“形式逻辑”即传统逻辑的概念、范畴、规律的学科体系。

所谓“形式逻辑”就是指传统逻辑,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由于本质上“形式逻辑”

是知性逻辑,所以现代数理逻辑没有超出“形式逻辑”即传统逻辑的范畴。

所谓逻辑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思维规律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的统一。“形式”逻辑也是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研究思维规律的学说,因而决不是什么纯“形式”的逻辑。正好像传统把概念说成是思维的“形式”是混淆了概念和语言一样,把传统逻辑说成是思维“形式”的学说是混淆了传统逻辑和语言学

简介

从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它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

形式逻辑 研究人的认识知性阶段思维规律的学说,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也是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统一。形式逻辑的对象是事物的质,形式逻辑靠概念、判断、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反映事物的质。

形式逻辑也叫普通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时经常运用的一种必要的逻辑工具。人的认识在理性阶段要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就要实现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统一,否则,就不能实现这个反映。思维内容就是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形式就是对某个对象反映的方式,也就是用词语表达的概念、用语句所表达的判断和用复句所表达的推理等。

任何具体思维都有它的内容,也有它的形式。任何具体思维,都涉及一些特定的对象。例如,数学中的具体思维,就涉及数量与图形这些特定对象;物理学中的具体思维,就涉及声、光、电、力……这些特定的对象;政治经济学中的具体思维,就涉及生产关系、商品、价值……这些特定的对象。各个不同领域中的具体思维所涉及的对象是不相同的。但是,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中,又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因素。例如,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中,都要应用“所有……都是……”、“如果……那么……”这些思维因素。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都需要应用的共同思维因素,就是具体思维的形式,或者说,就是思维形式。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所涉及的特殊对象,就是具体思维的内容,或者说,就是思维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具体地加以说明。

(1)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

(2)所有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3)所有帝国主义都是要侵略的。

上面是三个判断。

判断(1)是属于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具体思维,它涉及“商品”和“有价值的”这些特殊的对象。

判断(2)是属于物理学领域的具体思维,它涉及“金属”与“有光泽的”这些特殊对象。

判断(3)是属于政治领域的具体思维,它涉及“帝国主义”与“要侵略的”这些特殊的对象。

这三个判断所涉及的特殊对象,就分别地是这三个判断的思维内容。

我们用“S”与“P”来分别地代表“所有”后面的“……”与“都是”后面的“……”。“S”与“P”都是变项,“S”叫做主项,“P”叫做谓项,我们可以用任何的具体概念去代换它们。这样,上面三个判断所具有的思维形式就是,所有S都是P。

我们再看几个例子:

(4)如果一个产品不是为了出售而是为了生产者自身的消费,那么这个产品不是商品。

(5)如果金属遇热,那么金属会膨胀。

(6)如果一切正偶数都大于1,那么1小于一切正偶数。

(4)、(5)、(6)也是三个判断。这三个判断各涉及不同的对象。

判断(4)涉及产品;

判断(5)涉及金属;

判断(6)涉及正偶数。

判断(4)、(5)、(6)所涉及的这些不同的对象,就分别是判断(4)、(5)、(6)的思维内容。但是,判断(4)、(5)、(6)却具有一个共同的思维因素,即“如果……那么……”。“如果……那么……”是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都需要应用的共同思维因素。所以,它就是上面三个判断的思维形式。我们用“p”与“q”,来分别代表“如果”后面的“……”与“那么”后面的“……”。“p”与“q”都是变项。我们可以用任何具体判断去代换它们。这样,判断(4)、(5)、(6)的形式就是,如果p,那么q。

希望采纳,谢谢!

1、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

2、矛盾律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通常被表述为A必不非A(A一定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3、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4、理由律是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

扩展资料:

同一律这一基本内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A(或“A→A”)

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

(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

逻辑的“同一律”方面的内容中,应该包括“同一立场”和“同一时空”在里面。

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如不能说“水是物质”,同时又说“水不是物质”,这两个判断中必有一个是假的。矛盾律要求思想前后一贯,不能自相矛盾。公式是:“A必不非A(A一定不是非A)”或“A不既B又非B(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一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矛盾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排中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03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