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第1张

清明上河图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昌盛现象。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方法,选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我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其时社会各阶层公民的生活状况。全图大致分为城外春色、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个部分。画中约莫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清明上河图的数量之谜

关于传世《清明上河图》的数量,至今莫衷一是。经奈良大学教授古原宏伸调查:日本有18件,台北有13件,纽约有6件,伦敦有4件,芝加哥、洛杉矶、布拉格及北京等地各3件,其他去向不明的有4件,共计41件。而北京故宫相关人士参与编纂的《清明上河图:珍藏版》一书则说:中国大陆有10件,中国台湾有10件,日本有11件,美国有6件,欧洲有6件,其他去向不明的有5件。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风俗画,画的主题是描绘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在清明节那天从城郊到城内街市的繁华热闹景象。是流传至今的反映当时汴京生活面貌的宏伟巨作。

它以全景式的构图,精细的笔法,细致而生动的描绘,广阔而详尽地展示出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动态,包括经济状况,城乡关系,民情风俗等。

扩展资料:

《清明上河图》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段,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交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是城门内外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汹涌、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

画家鲜明地描绘了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人物活动,面对前呼后拥地骑马坐轿的权贵,无所事事的悠然游逛,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整个画面波浪起伏的变化和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作品。

《清明上河图》是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于1736年合作画成的纸本浅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作布局疏密、近远、简繁相间,全图对复杂的生活作了集中、生动的概括、以简练的笔法动静结合,再现了当时的汴京风貌。

是艺术性与真实性的高度融合,为建筑、交通、车船制造、商业、饮食、医药、服饰、民俗等学科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该画作设色独具风格,色彩在柔和中显得主富而统用色较为简明,用笔颜具特色,润在天水,浓在林木,重在山石,红在木柱,鲜在佳丽,明在人物。

艺术鉴赏:

1、技法

该画作使用了除花鸟画以外的许多画科的技法,如人物马用工笔设色、山水树石系用青绿曲法、建筑舟船用界田法、浮云流水用白描曲法。总的来看,该图属于工笔画,画家们用局部近似焦点透视、整体属于散点透视的取景方法展现了18世纪的苏州城。

2、艺术手法

该画作画面以俯视角度摄取景物,场面宏伟,而众多人物、建筑等的安排有条不紊,结构严谨,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该画作作为界画工整准确,又体现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生动活泼的特点。该画作用笔熟练,界画桥梁屋宇以及人物,无不精妙,设色用赭笔微加匀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95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