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将军等级 明朝将军等级顺序排列

明朝将军等级 明朝将军等级顺序排列,第1张

1、昭武将军:明代正一品武官

2、建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3、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4、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

5、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6、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7、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8、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9、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正三品武官,次于副将一级。

10、怀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11、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12、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13、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14、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15、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16、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17、守备:明代正五品武官。

18、武略将军:明代从五品武官。

19、武义将军:明代从五品官员。

20、武节将军:明代正五品武官。

21、武德将军:明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22、千总:明代正六品武官。

23、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吕武官。

24、把总:明代正七品武官。

25、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

一、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名将,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与常遇春率军消灭张士诚。

二、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出身贫苦,初为盗匪,后来投奔朱元璋,攻占集庆后,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至正二十年,在龙湾大破陈友谅军队。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

三、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四、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 ),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名将。

五、傅友德(约1330-1394)明朝开国名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

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1644年追封为丽江王,谥“武靖”。

扩展资料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参考资料:徐达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93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