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的手法有哪些?

讽刺的手法有哪些?,第1张

1、漫画式夸张

说起讽刺,必然离不开夸张。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将人或事的丑陋面放大或者缩小,以突出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

比如《儒林外史》,在写守财奴严监生垂危之际,伸出两个手指头始终不肯咽气,家人纷纷猜测,只有妻子赵氏明白了这两个手指头的意思,一个灯盏里竟然了两茎灯草,太浪费油了。灭了一一茎灯草后,严监生果然把手垂下,放心离去。

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人吗?不一定,但是作者通过夸张手法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通过这样的描写,讽刺了他性格中吝啬、爱钱如命的一面。

2、比喻

比喻能够使讽刺的效果更鲜明生动。比如《围城》,钱钟书在评价方鸿渐的伪造文凭时,他把文凭比喻成遮羞布“这一张文凭仿佛在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的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新颖的比喻让人印象深刻,达到了作者批评社会上不学无术、投机取巧现象的目的。

3、对比

意指通过描述被讽刺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态度,以凸显其滑稽可笑。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为例,范进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看不起他,并呵斥他痴心妄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就想天鹅屁吃”。

范进中举后呢?立马喜笑颜开,一改前词“我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算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通过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对比,讽刺了其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嘴脸。

4、反语

说反语可以正话反说,也可以反话正说,总之运用实际意义跟字面意思正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嘲弄和否定的效果。

比如鲁迅在《药》里写华老栓天不亮就赶往刑场去买“药”,作者形容他去的时候“仿佛一旦变了年少,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回家时“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药”包里包的就是“新的生命”,作者把华老栓的希望写得愈加热烈,给读者感受就愈加冰冷。

5、白描

白描也可称为“直接写实”,通过描写人的言行、场面、情景细节等,达到一种看似隐晦实则犀利的“皮里阳秋”效果。

依然拿经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举例,范进为母守丧期间,坚决不用知县府上的镶银筷子,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在嘴里”,通过细节展现范进满嘴道德礼教,实际放纵私欲的一面,达到作者讽刺社会上“说一套做一套”不良风气的目的。

1、漫画法:

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露不同社会的光怪陆离现象,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对比法:

即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易变、善变,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3、托物法

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宣传自己的主张、驳难对方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技法在诸子百家著作及《战国策》中屡有所见,有些故事所表现出的人物的机敏与幽默、诙谐,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4、反说法

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藤野先生》开头一段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表达的正是厌恶之极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92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