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霍桑效应

什么是霍桑效应,第1张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或称霍索恩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o)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此概念。

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扩展资料:

基本特点:

优点:

1,能够清楚地发现员工关心的事项。

2,如果模型建设适当、准确地话,它所给出的解决生产力的办法具有长期的、可持续的特点。

3,对员工工作条件进行持续性衡量评估,有助于管理者指定长期的战略决策。

缺点:

1,一些内在的工作环境属性难以辨识,如组织动力。

2,生产力模型的参数选择a、b、c比较主观,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个人认识。

3,关键性的工作环境属性是动态的,模型需要不断调整反映现实情况。

4,从总体上来看,生产力模型的准确度与管理人员的个人判断力、敏锐性紧密相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什么意思:

霍桑效应,指的是在行为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中,由于研究对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带来的方法上的人为效应。

这种意识导致他们对于数据收集过程这一社会条件作出反应,而不是对于研究者试图研究的实验处理作出反应。类似于实验室研究中的“豚鼠效应“。

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或称霍索恩效应,是指当人们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而会改变行为的倾向。

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此概念,霍桑一词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是一座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厂。

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所谓“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01

“霍桑效应”就是指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在七个阶段的试验中,支持人不断改变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因素,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率的关系——这是传统管理理论所坚持的观点。但是很遗憾,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变,试验组的生产来效率一直未上升。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历时九年的实验和研究,学者们终于意识到了人不仅仅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更有自身主观上的激励,从而诞生了管理行为理论。就霍桑试验本身来看,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是试验的对象,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77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