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美德,中国古代拾金不昧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的美德,中国古代拾金不昧的故事有哪些?,第1张

古代拾金不昧的故事:

有一卖菜人早起去集市上菜。半路上捡到一沓钱,趁着天黑,就把钱揣了起来。天亮以后,查了一下,好大一笔钱,有十五两银票。拿了一张半两的,买了两贯的肉,三贯的米,放在挑担里,也没有买菜,就回到家中。把事情如实告诉了老母亲。

其母不信,怒说:"你在欺骗我啊,就算是有人丢的,也不会丢这么多,一两张也就罢了。不是你偷的吧?如果真是捡的,就赶紧给人家送回去。

“的确是捡的,但是送给谁,怎么还啊?”

“你在哪里捡到的,就在哪里等着失主回来,然后还给他!”母亲说。

“我们家一辈子都没有过一次买这么多米和肉的时候,你一次买了这么多,一定会招来祸端的。”母亲马上催促儿子回去还钱。

回去,果然看到失主在寻找。卖菜人敦厚,没有追问失主丢失钱物多少,直接就把东西还了。旁边看热闹的人觉得,失主应该拿出一些银两,有所表示。

没成想,事主竟是一个吝啬小人。“我丢了三十两银票,如今只拿回来十五两,怎么奖赏啊。”事主说自己拿回的钱数不对,卖菜人一时语塞,双方争辩不休,告到了衙门。

审案者觉得,卖菜人说得诚恳,于是暗地里叫人请来他的老母亲,了解了情况,果然一致。于是升堂结案:失者失银票三十两,拾金者捡到十五两。

“这样看来,买菜人捡到的十五两,并不是丢钱人所丢的钱。这十五两,看来是老天赏赐给这位慈祥仁义、知书达理的老母亲的。”-审案者把钱给了卖菜人,命其拿回去孝敬贤母。

又对丢钱人说:“你丢的是三十两,应该是丢在了别的地方,自己再去找找吧!”-于是,呵斥他离去。

围观的人无不拍手称快。

扩展资料

拾金不昧的补偿问题

对于失物复得,一般失主肯定对归还者表达谢意。如果主动要求取得补偿、索要报酬会不会变味,随着不断增多的失物归还索要补偿事件见诸报端,中国人几千年拾金不昧的品质,在今天的社会里反复遭受着“拷问”。

作为规定有形物的归属和法律关系的基本法,物权法草案无法回避拾金不昧这一话题。草案规定:所有权人、遗失人等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遗失物的保管费等必要费用。这是中国首次立法对拾金不昧者进行经济补偿。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杨兴富就认为,凡是捡到东西了,都要给钱,不给钱就可以留置,这与传统的社会公德是相互矛盾的,还是应该大力提倡拾金不昧。

复旦大学高丽建副教授也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遗失物付费也许是合理的;但如果什么事情都用金钱量化,无疑会导致我们整个社会精神世界的失落,也会让一些高尚行为庸俗化。

也有专家认为,现行民法通则没有明文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等于把道德要求写进了法律,这显然拔高和夸大了普通人的思想觉悟程度,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对利益的要求,这容易导致拾得人失去归还的动力。

北大法学院教授王轶认为,草案写进了归还遗失物有权索取必要费用的新规定,是把公民由假想中的道德圣人恢复为普通人。

拾金不昧补偿标准

物权法草案在规定遗失人须支付保管费等必要费用的同时,还规定若未支付必要费用,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有权留置遗失物。其实,调查发现多数人在自己丢掉东西失而复得后,愿意给返还人适当补偿或者馈赠,但人们经常困惑的是究竟该补偿多少。

补偿究竟包括些什么内容,实际生活中也不是完全依照现行民法通则执行,而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按总额的百分比来支付;有的支付费用的同时适当小额酬谢;有的按照悬赏广告的承诺来支付。

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屈茂辉认为,应大胆借鉴德、日等地民法中关于遗失物拾得者的补偿立法。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则认为,物权法作为基本法只是确定拾金不昧者可以获得赔偿这一原则,具体的操作是很复杂的,不同的物、不同的情形,可以通过法院判例来解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对拾金不昧者的补偿,物权法只是规定一个原则,而具体如何补偿主要还是靠当事人之间的约定。

物权法草案最后如何从法律上规范拾金不昧行为,还有待审议。人们期待通过后的法律给“拾金不昧”带来一种适应现代社会、更易于为遗失人和拾得人接受的全新内涵和理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拾金不昧

1、

拾金不昧事迹

有一位秀才何岳,字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把钱还给了他。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客窗闲话》书籍

《客窗闲话·义丐》原文:

秀才何岳,号畏斋。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拾金不昧,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

2、

给大家讲个古代拾金不昧的小故事。

有一卖菜人,早起,去集市上菜。半路上捡到一沓钱,趁着天黑,就把钱揣了起来。天亮以后,查了一下,好大一笔钱,有十五两银票。拿了一张半两——即五贯的,买了两贯的肉,三贯的米,放在挑担里,也没有买菜,就回到家中。把事情如实告诉了老母亲。

其母不信,怒说:“你在欺骗我啊,就算是有人丢的,也不会丢这么多,一两张也就罢了。不是你偷的吧?如果真是捡的,就赶紧给人家送回去!”

“的确是捡的,但是送给谁,怎么还啊?”

“你在哪里捡到的,就在哪里等着失主回来,然后还给他!”——母亲说,

“我们家一辈子都没有过一次买这么多米和肉的时候,你一次买了这么多,一定会招来祸端的。”——马上催促儿子回去还钱。

回去,果然看到失主在寻找。卖菜人敦厚,没有追问失主丢失钱物多少,直接就把东西还了。旁边看热闹的人觉得,失主应该拿出一些银两,有所表示。没成想,事主竟是一个吝啬小人。

“我丢了三十两银票,如今只拿回来十五两,怎么奖赏啊。”——说自己拿回的钱数不对,卖菜人一时语塞,双方争辩不休,告到了衙门。

审案者觉得,卖菜人说得诚恳,于是暗地里叫人请来他的老母亲,了解了情况,果然一致。于是升堂结案:失者失银票三十两,拾金者捡到十五两。

“这样看来,买菜人捡到的十五两,并不是丢钱人所丢的钱。这十五两,看来是老天赏赐给这位慈祥仁义、知书达理的老母亲的。”——审案者把钱给了卖菜人,命其拿回去孝敬贤母。又对丢钱人说,

“你丢的是三十两,应该是丢在了别的地方,自己再去找找吧!”——于是,呵斥他离去。

围观的人无不拍手称快。

从前,某庄子里有个老头,叫张老汉,老伴张婆婆,生有一对儿女,儿子次,小名叫金娃,闺女长之,叫银芝,嫁在邻村一个农家。老头为人诚恳老实,从来不欺人诈鬼捞平白的好处,为此在地方也有一个好名声。

张老汉在务农营生之外,空时就去村里村外几处路旁茅厕,专门掏粪肥庄稼,一年里把个庄稼种的也倒兴旺,年年好收成。

有一次,他估计河那边茅厕该有货了,就带着金娃,撑了小船,过去掏家来存用。不时,过到河那边,拿着粪瓢桶扁担家伙到一茅厕前,见厕门关着,就和儿子在外候等了一遭。过不久,只见一男子匆匆从里面出来直奔路大踏步走了,估计是行程急,忙着多走几步路也是好的。

拿准了里面肯定不会有人,老汉和金娃进去劳动了。刚进门,金娃眼疾,一眼就瞧见位蹲旁一个褡裢放着,忙一个上前,拿到手上,觉的沉甸甸的,心里暗喜估计是有财意到了。金娃把手中之物指给老汉说:阿爸,你看,有人丢下个褡裢,估计里面是有什么东西。”老汉忙也叫金娃打开看看,果然,里面白花花的银子,估摸着也有20、30两。金娃喜滋滋地说:“阿爸,想不到我们竟然走了这么个好运,我们也不知道做了什么好事,竟然给我们得到这么一份财....带回家阿妈也一定会开心极了。”老汉听了,思量着估摸是刚才那位男子丢失之物,他也没多说什么。只对金娃说:“我们先把粪掏好再计较,先放好。”儿子恩了声,忙着把粪掏上来装桶,再一担担地运到堆在小船的一个大缸里。终于干好了,老汉歇着抽了一杆烟,抽菸间,闷声闷气的对儿子说了句:“金娃,你先把粪摇回家放好,把刚那个拾到的褡裢给我,我要在这等会,说不定那个人会回来找的。人家该很急的了,如果人家是急用之钱,会损人害命的。我们

不能要这个银子”。金娃一听,腾地跳起来,想说什么却不敢说,无可奈何,只好生着气一声不吭的先回家了。

回到家,气急败坏的跟阿妈说了一大堆,怨恨阿爸不该这么实诚,这银钱又不是偷来打劫来的,况且就算捡到是也没人看见,偏偏做那老好人。张婆婆没说什么,她了解老汉的为人,知道他的硬性,反而宽言安慰起儿子来:娃啊,别怨你阿爸了,他一辈子就是这种人,况且你阿爸说的对,假如人家是用来救命的钱,我们私用了,不是无意中害了人么,这样的钱还是不留好。”金娃听阿妈恁地说,也还是不醒悟,总觉的心里一口气不服,气的晚饭没吃就睡觉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74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