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哪些大太监?

明朝有哪些大太监?,第1张

1.王振

王振,男,明朝蔚州人士,(今河北蔚县),略通经书,满腹经纶,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于是便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

2.魏忠贤(1568年—1627年),、

魏忠贤,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3. 郑和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4.刘瑾(1451—1510)

陕西兴平人,明朝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伯父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宦官。

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5.张永(1465年—1529年)

河北保定人;明武宗时的宦官,八虎之一,与刘瑾有怨怼,刘瑾打算将之黜发南京,于是两人在皇帝面前对质——张永动手痛殴刘瑾,武宗令谷大用等置酒劝和。

安化王朱寘鐇反叛,明武宗派杨一清总督宁夏、延绥,张永任杨一清监军,不久朱寘鐇被杨一清俘获,张永、杨一清二人密议为国锄奸,张永趁献俘时向武宗告发刘瑾罪状,明武宗命令张永带领禁军捉拿刘瑾,最后刘瑾被凌迟处死。

扩展资料:

王振

轶事典故

昏君立碑千载留骂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钰卧病在床,大将石亨、大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等乘机发动政变,攻入南宫,拥朱祁镇直入奉天殿,命鸣钟擂鼓,召见百官,宣布复位。史称为“夺门之变”。

朱祁镇复辟后不是以“土木之变”的惨败为戒,励精图治,而是继续任用宦官,杀害胞弟,戮杀功臣,为“土木之变”的罪魁王振平反,变得更加昏庸,更加倒行逆施。

其一,在降旨削去其弟朱祁钰的帝号后,又派宦官蒋安将其勒死。其二,以“意欲迎立外藩”的谋逆罪名杀害了功臣于谦和在保卫北京战役中卓有战功的副总兵范广。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杀害于谦时,竞让人先断其手足。其三,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开祖宗之先例,在京城智化寺北院为王振建立旌忠祠,以祭祀亡灵。

英宗朱祁镇的倒行逆施,并未能持久。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去世,其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宪宗即位后,立即恢复了景泰帝朱祁钰的尊号,为于谦等冤死的大臣昭雪。

同时,以英宗过失为鉴,昭示王振的罪恶,又命怀来守官重修土木之祠时,立碑纪其事,将英宗远贤臣,用奸佞,导致丧师辱国的惨痛教训,形诸文字以警后世。令于土木之祠内塑立于谦之像,立碑撰文,褒扬其功。祠成之日,宪宗还亲自撰写碑文,题写祠匾。

清乾隆七年(1742年)七月,山东道监察御史沈廷芳因公进京,途经禄米仓时,发现智化寺古迹完好,便进寺观光。当进入后院旌忠祠内,见王振雕像仍在,而且祠外还保存着英宗褒其忠义、李贤赞其贤良的祭碑时,不禁怒气难平。

回山东后,他给乾隆奏书,历数王振罪恶,请求拆毁王振像,推倒祭文石碑。乾隆准旨,派人砸塑像,断石碑。不过,明英宗所立的那座祭碑只是被刮掉了文字,并未损毁。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王振

1.王振

王振,男,明朝蔚州人士,(今河北蔚县),略通经书,满腹经纶,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于是便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

2.魏忠贤(1568年—1627年),、

魏忠贤,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3. 郑和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4.刘瑾(1451—1510)

陕西兴平人,明朝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伯父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宦官。

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5.张永(1465年—1529年)

河北保定人;明武宗时的宦官,八虎之一,与刘瑾有怨怼,刘瑾打算将之黜发南京,于是两人在皇帝面前对质——张永动手痛殴刘瑾,武宗令谷大用等置酒劝和。

安化王朱寘鐇反叛,明武宗派杨一清总督宁夏、延绥,张永任杨一清监军,不久朱寘鐇被杨一清俘获,张永、杨一清二人密议为国锄奸,张永趁献俘时向武宗告发刘瑾罪状,明武宗命令张永带领禁军捉拿刘瑾,最后刘瑾被凌迟处死。

扩展资料:

王振

轶事典故

昏君立碑千载留骂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钰卧病在床,大将石亨、大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等乘机发动政变,攻入南宫,拥朱祁镇直入奉天殿,命鸣钟擂鼓,召见百官,宣布复位。史称为“夺门之变”。

朱祁镇复辟后不是以“土木之变”的惨败为戒,励精图治,而是继续任用宦官,杀害胞弟,戮杀功臣,为“土木之变”的罪魁王振平反,变得更加昏庸,更加倒行逆施。

其一,在降旨削去其弟朱祁钰的帝号后,又派宦官蒋安将其勒死。其二,以“意欲迎立外藩”的谋逆罪名杀害了功臣于谦和在保卫北京战役中卓有战功的副总兵范广。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杀害于谦时,竞让人先断其手足。其三,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开祖宗之先例,在京城智化寺北院为王振建立旌忠祠,以祭祀亡灵。

英宗朱祁镇的倒行逆施,并未能持久。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去世,其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宪宗即位后,立即恢复了景泰帝朱祁钰的尊号,为于谦等冤死的大臣昭雪。

同时,以英宗过失为鉴,昭示王振的罪恶,又命怀来守官重修土木之祠时,立碑纪其事,将英宗远贤臣,用奸佞,导致丧师辱国的惨痛教训,形诸文字以警后世。令于土木之祠内塑立于谦之像,立碑撰文,褒扬其功。祠成之日,宪宗还亲自撰写碑文,题写祠匾。

清乾隆七年(1742年)七月,山东道监察御史沈廷芳因公进京,途经禄米仓时,发现智化寺古迹完好,便进寺观光。当进入后院旌忠祠内,见王振雕像仍在,而且祠外还保存着英宗褒其忠义、李贤赞其贤良的祭碑时,不禁怒气难平。

回山东后,他给乾隆奏书,历数王振罪恶,请求拆毁王振像,推倒祭文石碑。乾隆准旨,派人砸塑像,断石碑。不过,明英宗所立的那座祭碑只是被刮掉了文字,并未损毁。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王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73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